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时也命也,看到组里高位上车的帖子五味杂陈

 2024_04_14_20_57_36.png

我在南京读了七年书,本来一心想留在南京,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回了家乡省会长沙。

半夜睡不着翻了一下读研时在贝壳收藏的南京的房子,300w的降到了230-240,200w左右到降到了150-160。我普通家庭,看不起奥体和软件大道那边。只能挑挑百家湖啊江宁啊岔路口啊什么的看一看。400+的根本够不到。所以以上只是我贝壳收藏里面的情况。

想起来,研二要考虑工作地,那时候,经常在宿舍和教研室刷贝壳,看南京的房子,焦虑的一比,几乎是掰着指头数如果只靠我这边的家庭,要多少年才能买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更不敢想要背上30年拉满的房贷,今后的日子怎么办。而且,我当时家里可以给个60w左右吧,但和南京的房价比是杯水车薪。

我还记得读书时出新街口地铁站,听到旁边两个阿姨聊天,内容大致为自己家里几套房出租,每月租金多少多少,日子如何如何。

时过境迁,我现在在长沙,家乡省会,工作两年,在家里帮助下,买了辆30w的车,100多平房子首付随时准备着只等踩到好盘,毕竟总价撑死也才100多万,和南京200-300w的老破小比,天差地别。看到群里讨论南京房子降价,高位上车的帖子,我不敢想象我留在南京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可能是一个挤着地铁不敢离职的社畜,上班看着本地人朋友豪车豪宅快意人生,下班回到合租的出租房寂寞一人吧。

时也命也。人只活一次,但99%的人,如果踩到一个坑,这辈子也就没啥大期待了。

以上仅一家之言,发帖感慨一下罢了,不妥删。

来源:豆瓣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从大概率上来说,创业失败是90%的人必经之路

 2024_04_15_17_59_19.png

@自我的SZ:创业现在是九九死一生了。

前几天去做家纺直播的路上打了个车,司机聊到他也住在附近,自己以前和老婆在浙江的服装厂打工,十年前两个人一年都能存下三十万。前六七年,夫妻俩看着身边很多人都在创业,他们也去四季青开了档口,想着自己有这么多年的服装经验和资源,创业不是手到擒来一样的容易。

没想到,六七年间在服装行业做过批发,电商,品牌,最后在去年终于做不下去了。一算帐,十年努力白忙活,赔了自己开始创业投入的所有资金(一百多万),再赔上两夫妻的工作时间,如果按照过去的收入算,两夫妻一年能存下三十,十年的工资相当于有三百万。

自己要经验有经验,要资源有资源,也有资金投入,怎么就干黄了,他觉得很苦恼,就出来开滴滴了。

我和他说,我创业二十来年,二十年前,创业的成功率是一百个人有七十个人能成功,十年前,是一百个人有三四十个人成功,五年前,是十来个人能成功,现在成功率,从机率上来说,只有几个人能成功。

创业很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大家都一起在迎接,比如一个行业的兴起,现在新能源车兴起吧,这是天时,这红利是所有车厂都同样的资源。地利也有区别,你在杭州做服装和深圳做服装,这地利的选择不一样。其实最重要是人和。

也就是你个人,现在创业对个人的综合要求太高了,因为竞争太激烈了,基本上到了竞争过剩的年代,你过去某个单项牛逼,现在要求你各项牛逼,你理解为创业成功是考上清华北大,只有1%的机率不为过,考上清北的同学是不是每门都没有短板,门门都是长板?

所以说,从大概率上来说,创业失败是90%的人必经之路。这种概率下,大家还想创业吗?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北京通州马驹桥,全北京最大的日结工市场

 2024_04_12_20_44_20.png

@天涯历知幸:这两天在看北京通州马驹桥,全北京最大的日结工市场。
前几年,想干日结,只要到这儿,特别好找。三步一个中介,五步一个老板,拿着大喇叭在那喊条件。工友可以挑挑选选,找合适自己的好活儿。
这两年,想干日结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活却越来越少,通常是一天下来,大部分找不到活。

而且,几年前,很少能在日结市场上看到女性,有的话也就那么零星点缀。但是,现在大批中年女性涌入日结市场。
关于日结的工资,去年是这样的。

食品包装厂,男女不限,要求18~55岁,工作时间从早7点到晚7点,管一顿饭,上下班有班车,170元/天。

工厂库房,男女不限,要求18~48岁,包吃包住, 250~270/天(我觉得这个可能是要干重体力活的)。

工厂操作工,只限男性,20~45周岁,早8:30到晚8点,不包吃住。200/天。

看着对年龄限制不是很大对吧?事实上,但凡涉及到体力活的,中介都喜欢找35岁以下,45岁以上的,除非是技术工种,否则找工作难度非常大。
所以,这里的很多工友都有年龄焦虑,尤其是过了50岁的,他们很多是农民身份,对他们而言是没有退休这一说的,他们的目标是打工打到65岁,手里有一定的积蓄,才敢回家。依然不是退休,而是回到家,开始干农活。

下面问题来了,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吃住咋办呢?
只要不是天冷到极点,派出所办事大厅外面的门廊,银行自助设施的大厅,还有各种门洞。
如果有一点点钱,就住网吧。
如果稍微再宽裕那么一点点,有二三十块一天的小旅馆。

因为此地聚集了大批的日结工友,所以消费也不高。
一个带独立卫浴的房间,十几二十平,一个月1300块。
吃饭,牛肉面9块钱一碗,面条可以免费加,盒饭十几块一份,还有各种便宜量又大吃食,保证吃饱。当然,都是以碳水为主,没办法,碳水扛饿,不吃碳水,体力劳动者哪有力气干活?

卖衣服以及卖是各种日用品的店,整整一条街,一眼看过去有些恍惚,像二十年前的县城。当然,价格也与之相匹配。在这里,可以花极少极少的钱,买到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鞋子,买到普通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日用品。
一个工友掰着指头数他参加过的项目,偌大的北京,东南西北,每个方向都有他流过的汗珠子。他怀念前几年的幸福时光,一个活接一个活,只要肯吃苦玩命干,总是能攒下钱的。

这就是通州马驹桥,距离北京宇宙中心天安门28.8公里。
在这里,可以花230万,买到一套95.56平房的北京房子。

这也是北京啊。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我问几个老板做民宿应该怎么赚钱

 民宿或许是近几年最跌宕的行业之一

在经历了2015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后,2020年的疫情仿佛踩了一脚急刹车,也把一些人甩出了这个行业

而在近三年来,随着封控的结束,民宿行业也和文旅行业一起开启了加速模式

有人飞快上车,有人却因受不了拥挤而离去

有人在颠簸中跌倒,有人却慢慢找准了容身之处

有人心灰意冷,有人却依旧在眼巴巴地寻找上车的方式

在这几年间,民宿行业都在发生着什么?身处其中的个体又有着怎样的感受?

我找几个朋友聊了聊他们与民宿行业的故事,以及大环境下的个人选择

01

“延吉火了,但是我离开了”

段段或许是延吉民宿行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是被挤下车的人

2022年初他决定做民宿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多挣一份钱

那个时候,他所在的延吉当地旅游市场方兴未艾

段段敏锐地察觉到,当地现有住宿产业并不能满足潜在的市场需求,决定进去试试水

本想做最传统的宾馆,但觉得投资风险高,最终转向做民宿

他还记得当时刚开业的感受,紧张

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做民宿,周围也几乎没人做过这一行,缺乏认识和了解

甚至开业第一个月只来了2、3个人,他一度认为自己创业失败了

但房子一租就是半年,也只能坚持着做下去

转机出现在两个月后。当时,延吉的“朝鲜族在逃公主”火出了圈,段段的生意也随之起飞

“基本月月爆满”

这一盛况一直持续到十一假期

1.png

“朝鲜族公主”,图片来源:延边新闻

那是段段最高兴的时候:客单价高,客户订房时间长、操心的事情少,整个流程也开始步入正轨

然而2023年春节后,情况起了变化

由于哈尔滨、长春旅游起势,延吉被分流,住客更换变得频繁

当地民宿也开始大量出现,“几乎每栋居民楼里都有民宿”

这带来的后果是,市场价格混乱,客单价被压低

虽然咨询量变大了,但是成交量却在降低

上班之外,他晚上的时间都扑在了民宿上,利润点只有20%

要知道,2022年他操心的事情更少,利润点却有50%

当时段段的面前有两条路:靠做大规模或提升服务以提高利润点,或者放弃

他尝试了前者,想通过提升配套服务把利润拉高,发现行不通;纠结了两三个月后,他选择放弃

如今他依然关注着当地民宿市场的变化

根据他的观察,经过一年的洗牌,市场秩序有所恢复,价格和服务质量差别不大

但是依然是大鱼通吃,规模大的、自有房源没有成本的比较好,小民宿经常没有人

不过,民宿在他眼中依然是一个好生意

他认为,投资年回报率在20%左右的生意已经不错,而民宿性价比更高,一套房子年回报率可以做到100%以上

因此他之后可能会再次进入这个行业,但是要看时机。“现在竞争对手太多,自己的竞争力也不够高”

02

“传统方式运营城市民宿有风险,我选择转型做服务商”

建筑学出身的爽子,是通过老房改造接触到民宿行业的

如果让我形容,她就像是一个偶然搭上了民宿这趟列车的人

而无论如何颠簸或拥挤,她总能适时调整自己的位置,稳稳地站住

2017年,她尝试把自己的房子放到爱彼迎平台,发现卖得很不错;也是那会儿萌生了把天津老洋房改成民宿的想法

几个月后,她遇到了民宿业务的合伙人,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推出一套房子试试水

那时正值民宿行业的黄金期,市场反响很好,于是就做了下去,2019年时他们一共运营了30多套房产

爽子团队运营的民宿之一。图片来源:小红书@设计师爽子

然后就是疫情

疫情期间,民宿行业整体客单价被拉的“很低”,他们也一度压力很大

好在当时他们的生意体量不大,因此没有亏损得很夸张。“亏损了一些我们就开始行动了,转型比较及时,也就过来了”

不过也正是疫情,让他们坚定了之前的一个构思

前几年,随着行业经验的积累,他们逐渐意识到,如果用传统自持的方式运营客单价偏低的城市民宿,风险太高

叠加疫情的驱使,他们果断决定转型减少自持业务,扩大代运营业务

这一业务的核心是:通过设计和运营,帮助房东提升房产价值,做高盈利空间,并向房东收取20%的服务费

2023年,他们基本完成了转型,跑通了新的评估和调价机制

总的来说,相比盈利空间较高的上海市场,在天津,这是一个薄利多销的生意

也因此,爽子身边做类似生意的朋友,慢慢都退出了

爽子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一是她对盈利的要求没有很高;另一个是,她是那种只要盈利逻辑成立,就会一直做下去的人

实际上,目前,根据团队手中45套房子的运营情况来看

2024年的单房消费只恢复到了2019年的70%、80%

但由于生意模式的转换,单房消费的起伏对他们的影响不再如从前那样大

转型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他们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扩大规模

他们今年的目标是把手里房源数量增加到50个以上

03

“这座房子治愈了我,我要打造一个心灵疗愈之城去治愈别人”

和想挣钱的段段、偶然入行的爽子不同,大易做民宿的原因具有更加浓厚的个人色彩

是源于一场失恋

拥有一个民宿本是他们共同的愿望,分手后成为了他自己的执着

为了找到喜欢的院子他跑了很多地方:太湖、长沙、潮州、海南……

在接近绝望的时候,他在泉州台商区龙苍村看到了一座番仔楼

他依然深刻记得他看到它的那一刻,“灵魂就像是被闪电击中了,我感觉这座房子就是在等我”

龙苍村是著名侨乡,“有十户八九侨”之称,村中的30多幢番仔楼大多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融合了南洋和闽南特色

番仔楼。图片来源:小红书@泉州可遇小院

看房后的第二天他就开始联系房东,三天敲定了所有细节,长租20年

从今年1月至今,他基本all in在这座老房子的改造中

大到该如何做历史建筑修复,小到清理垃圾、拆屋顶扒地板、买材料、和邻居政府沟通……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每天早上八点到工地,晚上八点才能回去,特别辛苦“

冷静下来后,大易觉得这个生意其实并不划算,甚至不确定能否收回成本

冲动和理性、梦想和现实的平衡,或许是所有浪漫的理想主义者都要经历的关卡

大易的梦想曾经照进过现实。在“小院梦”之前,大易还做过一个“青年旅舍梦”

2014年,他众筹18万在枸杞岛上开出了一个青年旅舍,并小赚了20%

不过,与百废待兴的龙苍村不同,当时的枸杞岛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租下的房子也只需要刷刷墙、做做软装,需求大,成本低

而如今的龙苍村,虽然位于炙手可热的泉州,但它并不属于热门目的地,村庄里也几乎没人

但大易打算迎难而上——他要享受创造一个度假区的成就感

基于自己的经历,他为自己的院子起名“可遇小院”,决定打造一座“失恋之城”,主打心灵疗愈,让那些遭遇感情创伤的人在这里找回自我

大易的故事和实践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支持。虽然暂未开业,但他的小院已经接待了近300人

目前,他的计划是7月民宿开业,开始正式招募住客

在改造自己的民宿之外,他还在和当地政府谈合作,以及组建团队,理想状态是找到4、5名全职;目前已经有7、8个朋友表示有意愿加入

最近他在忙的事情是簪花活动,希望以此做一番商业化试水

04

“为了提高资产利用率,我把自己在恒大海上威尼斯的房产改成了民宿”

我在小红书上还看到了一种民宿老板

如果说前面几个朋友是主动上车,这位则有一点被逼无奈的意味

我看到的这位是启东恒大海上威尼斯的业主

因为喜欢这里所能提供的碧海阳光的生活方式,她买下了一处房产

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她购买时的标价大约是6000元/平米,目前据说跌到了3000元/平米左右

而由于工作和生活限制,这个房子的利用率并没有期望中高

她的先生也一直说作为房产投资,这里的投资性价比极低

或许是综合以上几个原因,2021年开始,她决定将小屋委托给民宿运营机构打理,以提高资产利用率

恒大海上威尼斯洋房民宿

不过,其中一家民宿运营机构的主理人告诉我,疫情后由于恒大海上威尼斯人流量腰斩,民宿也没那么好做了

平均来说,目前一套房子,房东每年能净赚4000-5000元。而之前,最低档次的房子每年也能赚至少一万元

疫情期间由于没有生意,很多房东不再做民宿

叠加房价下跌的压力,不少业主顶不住,把房子便宜卖掉了

也因此,这家机构运营的房产数量,从疫情前的100多套,下降到了目前的不到70套

而对于这些尚未离场的业主来说,挣钱通常并不是最主要的,因为挣得实在不多

一个很重要的需求是房屋的维护和打理

“恒大业主基本都是全款购房,空着也就空着了;但是因为临海,房子一两年没人打理一定会发霉。所以打理的需求也是蛮大的。”

目前,这位主理人除了民宿生意,还在做房产买卖

据她说这两个生意盈利的情况差不太多,民宿依然是一个可以长期做下去的生意

05

聊了一圈下来,我发现很难判断民宿是否是一门好生意

有人认为它投资回报率高

有人认为它性价比极低

还有人斩钉截铁地告诉我:民宿是爱好,是生活方式,不是生意

这或许是因为,民宿作为一个融合了地产、消费、文旅等多领域的行业,属性极为复

不同的区位、类型、价格段、客群,主理人是职业化运营还是兼职,房子是租赁还是自持,都能为民宿的实际运营情况带来变数

另外,大家进入民宿行业的理由通常各有不同

有人带着较好的资源挖掘和整合能力而来,这通常意味着相对较高的回报率,但并非人人能拥有

而除了挣钱,作为年轻人梦想“三大件”之一,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会被赋予很多个体化的想象

有一个朋友和我说,她非常喜欢做民宿

受上一份工作的影响,她一度变得十分自闭;而做民宿能让她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即使遇到事情也能锻炼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中,不同民宿主理人的特质和经历,会赋予民宿不一样的体验

实际上,途家的一份报告中曾提到,2023年的民宿市场正在走向“特色”和“体验”

97%的房东可以提供自己爱好和斜杠相关的服务

找准自己的特色和能够提供的独特价值,或许正是民宿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为什么我建议大家去摆摊?

1

写点比较直接的东西吧。

每天翻后台,都有无数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在我看来绝大部分都不是难题,问的人也不傻。

但为什么会被这些问题给困住。

很简单,因为缺了社会毒打,导致对很多事物还有天真的幻想,而不是看清楚利弊直接出击。

那么,如何让大家最低成本地收获一通社会毒打,走上开悟的第一步?

我是靠倒了一家又一家店来实现的,管用是真管用,我现在彻底念头通达了,就是成本有点太高了。

所以我把更低成本的方案推荐给大家,那就是摆摊。

真的,不是开店,不是做生意,千万别便宜房东,没必要,要控制成本投入。

也不用买那堆乱七八糟的知识付费,唯一的用处就是让那帮来路可疑的导师赚到钱。

摆摊,就够了。

甚至只需要下班后的时间兼职摆摊,卖什么都行(不能犯法),就够了。

别想着看什么书听什么课了,都没用,人教人教不会的。

事教人,一次会。

2

当你摆摊之后,只要你不傻,你立马就会意识到这个世界运转的规律,你会看破大部分无关紧要的事情,直达问题核心。

甚至过去你疑惑不解的东西,代入到摆摊里面,你立马就理解了。

当你摆摊之后,你会意识到自己过去只知道“比好”,殊不知还有“比烂”这条策略。

你卖的东西不一定要是最好最便宜最值的,只要别的摊位更烂,你一样可以卖出去。

当你摆摊之后,你会意识到你自己的好恶判断是最廉价的东西,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一点意义都没有,你那无聊的纠结分文不值。

你想卖出去东西,一定是为这个东西买单的人认可,才算数。

你要知道谁是甲方,谁是买单人,你要为买单人的需求服务。

当你摆摊之后,你会意识到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对你没有任何价值。

因为他们只会看,只会说,只会评价,但不会掏钱买,跟他们纠结就是浪费你摆摊的时间。

你会知道别人的优秀对你毫无意义,因为他们不会对你掏钱,所以你不需要对他们卑躬屈膝。

当你摆摊之后,你会意识到什么东西都是虚的,什么花里胡哨的表达都是废话,什么提升自我都是扯,你最需要的是,有人买你的东西。

你要做的一切,都要围绕这一个核心目的去实现。

所有不属于买你东西的事情,都是杂音,都不需要理会。

你会知道,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人和事,其实都没有价值,不理会也没有任何问题。

你的生活最大的问题不是想的少,而是想得太多。

生活需要的是,减法,减法,还是减法。

3

当你摆摊之后,你会意识到人和人的悲欢并不相同,一个客人对你的商品嗤之以鼻,另一个客人对你的商品逐帧分析,还有一个客人对你的商品欢喜不已。

不要去纠结别人的看法,只需要筛选,筛选,筛选喜欢你商品的人,就可以了。

你会意识到生活的本质是筛选,不要在条件以外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当你摆摊之后,你会意识到没有人可以为你的选择兜底,你是你自己的第一责任人。

赚了是你,赔了也是你。

你会意识到别人的绝大部分意见都是放屁,不是他们要害你,而是他们不承担你做出决策的后果,所以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不要听别人的,你就听你自己的。

你不一定是对的,但你听你自己的错了之后,你才会理解什么是对的。

如果你摆摊摆得好,一个人忙不过来,需要招人。

你稍微一算账,立马就意识到了给人开工资这件事,有多么大的难度,立马就对商业有了真正的敬畏,因为这是真金白银的教训。

如果不幸周围好多人摆差不多的物品,你才能真的理解什么叫做卷,你才能理解什么叫恶性竞争,你才会理解什么叫比烂策略,你才会理解什么叫做哪怕自己不干了也见不得你好。

你会真的理解什么叫门槛,什么叫护城河,什么叫跟人不一样,什么叫同行是死敌。

你再也不会被同事坑了,因为你知道了这个原理。

如果你卖的东西根本没人买,你才能理解什么叫做“信息差”,什么叫做“包装”,什么叫做“定位”,什么叫做“供需”。

从此以后你再也不会满口智商税了,而是充分意识到真正的艺术,是如何筛选出合适的人,用合适的方法说服对方掏钱。

对方不掏钱,就是你的失败。

4

如果你坚持不下来摆摊,嫌太累的。

又或者拉不下脸,就是不想开口。

那你要学会跟自己和解,要知道自己就是普通人的命,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了。

不难,凭什么是你?

好了,这些大概只是摆摊带给你的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的经验,不同人会在这件事上有不同的感悟。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必须要去摆一摆,才能找到你的路。

不要觉得看了这篇文章有啥用,你不去摆摊,屁用没有。

人教人,教不会。

事教人,一遍会。

我相信上面那些道理,你已经看到过几十次上百次了,你其实都知道。

但相信我,你根本不懂。

你没被社会毒打过,你不懂。

你上过学,所以你佩服清北学霸,因为你知道那有多难。

但你没摆过摊,你始终不能理解社会上那些商业强者有多厉害,你始终知道一些道理,但不懂。

这时候,一通极低成本,顶多亏个几千块和业余时间的摆摊,可以帮你快速理解世界运转的逻辑。

真的,太划算了。

去吧,去摆摊吧。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一点冬装经验分享

 以前经常冬天被单位放到各类寒地干活,稍微有点研究。

保暖本质是空气管理,得先明白2个常识。

水寒效应:在潮湿环境,空气的散热速度是干燥环境的25倍,所以体表温度是越湿越冷。
正常人只要有新陈代谢就会持续排汗,冬季普通人一天也会有约500毫升的基础排汗量,差不多是一瓶矿泉水,汗水不及时处理也会加速体温散失。

风寒效应:在无风情况下,人体表层的空气基本会形成一个保温层。而如果有大量空气流动,则会持续带走热量,无法形成稳定保温层。人的体表温度会感觉到比实际温度更低,以冬季常见的4-5级风为例,可以导致体感和实际温度相差10到20度。

户外运动追求轻薄暖,针对这2个问题设计了三层穿衣,对一般日常也大致有效。

内层排汗:内衣以贴身的速干排汗材料为主,避免纯棉和不透湿的各种化纤材料。

纯棉虽然吸汗性能很好,但干燥速度慢,湿润以后水汽会持续堆积,皮肤表面会产生水寒效应。所以在户外和潮湿环境会引发持续失温。

中层保暖:以各类抓绒,拒水人造棉,羽绒制品为主,并且注意和内层和外层的搭配,避免湿气堆积引起失温。

外层防风:可以选冲锋衣/防风软壳,各种有防风功能的棉衣/重型羽绒,各种厚度的防风软壳裤。

但防风也要考虑透湿,避免壳内湿气堆积失温。防风透湿主要是利用不同分子体积差异进行过滤,需要面料有特殊工艺,比如纳米级别高密度编织或者加防风透气膜,所以相对成本也较高。廉价冲锋衣一般只用涂层防雨,放弃透湿。

这三层会根据实际情况组合或裁剪,方式也比较灵活,比如保暖可以和防护合并。

但一定不要盲目的跟风买,先弄清楚自己的问题和核心需求。

大部分人不暖和,多半是内层和外层没做好。

比如内衣为了保暖弄个德绒,国产“德绒”又基本不透气,再搭配个也不透气的羽绒,越穿越冷。

比如北方室内有暖气,如果很少外出,棉内衣加羽绒就是合适的,但是如果户外或通勤时间长,这可能就不合适。

比如单穿个羽绒大衣大风天外面跑,充1吨绒也没用。

又或者图好看弄个完全不透气的低端冲锋衣,防风了,但里面的羽绒都闷熟了。

对于内层和外层,老字号户外品牌通常是比各种喜欢发明噱头的xx厂商更好的选择。预算有限可以看迪卡侬,钱多点国货凯乐石/龙牙,不缺钱就鸟象巴塔。

此外,你还要弄清自己地理位置的特点,北方重点是户外防风,南方则要考虑24小时抗湿。

南方冬天普遍潮湿,容易水寒。各类衣物都应该考虑快干,拒水,提高保暖效率,室内也要适当物理除湿。

牛仔裤和抓绒卫裤,外层是棉质,不防风又容易吸潮,就很不适合南方,可以考虑抓绒的软壳裤,或者面料使用了速干材质之类的产品。

毛衣和羊毛衫,除了容易收集湿气,自身暖效比也不高,羊毛相同克重保暖能力只有抓绒的一半。而抓绒通常还有很强的快干性能,比如polartec的抓绒,机洗后半小时就大致能穿,能够快速排放身体产生的湿气,有效对抗潮湿。

羽绒服,保暖效率在高湿度环境很低,1件充绒200克的羽绒在北京是喜羊羊,到了长沙就只能发抖。

primaloft和新雪丽之类的人造科技棉,保暖效果接近600蓬的左右的羽绒,但在潮湿环境下性能基本不衰减,可以做为轻薄款羽绒的替代品。人造棉虽然不如抓绒透气,但透气性还是好过羽绒,再加上一般都有拒水能力,也就是不挂水,也能有效控潮。

这类材料制作的棉衣/棉裤显然比天然棉和羽绒更适合南方。我甚至还见过一个长沙的老爷们自己动手缝制p棉的被子过冬。

如果喜欢羽绒服的轻暖,南方购买轻薄羽绒也应该优先考虑拒水羽绒,拒水羽绒在绒朵表面有镀膜,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被液体彻底浸润失温,一定程度也能增加潮湿环境的保暖性。

还有就是鞋,南方如果是雨雪交杂的地区,室外鞋一定要防水透湿,gore-tex膜加成的各种户外鞋和工作鞋是首选,比单纯往鞋里塞羊毛要强。而且gore-tex品牌管理比较严格,有标鞋说明已经通过了比较严格的测试。

来源:豆瓣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富不过三代

 sea_2601374_1280.jpg

昨晚在评论互动里捎带提了一句财富传承的话题,起因是我看到集思录上的帖子,有人打算用父母一辈子奋斗攒下来的1000万资产来做全职投资,这事单单看标题就让人觉得心头一凉。

很多富一代都忙着奋斗挣钱,疏忽了对下一代财商的培养,这样的结果就是你辛苦一辈子攒的那点家底,你的孩子可能踩一两个坑就全赔出去了。

选项1,把钱存在银行,让孩子吃利息。优点是稳妥,缺点是慢性缩水,儿子那一代估计还能当个钱花,到了孙辈就被稀释的不剩啥,全都回吐给社会了。

选项2,买几套房子,让孩子收租。是很多富一代的心仪选项,兼顾了资产成长和现金流,但其实也是拿过去的经验刻舟求剑,未来100年中国的人口都在下行通道,长期持有房产也好不到哪去,但总归是能让儿孙们多吃几年老本。

选项3,买一堆高息股,让孩子每年吃分红。其实是个很不错的策略,但世事变迁,行业兴衰起伏,完全不懂投资的孩子不会调仓。所以买红利基金长线持有是个解决方案,不要只买a股,要境内外兼顾。

选项4,买一些远期保险,当作强制储蓄,我觉得一定仓位做个兜底方案还行,买太多也不合适,毕竟流动性不好。

选项5,家族信托,这个我不太了解,感觉没个10位数都不好意思搞这么大排场。

选项6,购买黄金产品储存,我觉得这可以是一个辅助策略,但不适合当主力策略,毕竟黄金拉长周期的收益率一般,好处是有保底,扛意外能力强。

选项7,购买公募债基,复利吃增值,这在过去的三四年是性价比很高的策略,但未来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可能永远宽松,所以也还是会涉及到择时的问题。孩子不懂投资就不能买多了。

主流的理财渠道基本上就这些,这些选项没有长期、单一的最优解,通常都是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周期来组合使用,所以才说这事麻烦,孩子如果财商不够是很难动态驾驭投资组合的,最终他们会嫌父亲教的东西太麻烦,为了图省事一把梭哈某个10-20%高回报的项目

来源:猫笔刀 微信号:maobidao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几起平平无奇又非常值得深思的诈骗案

 2024_04_10_09_12_26.png

@杭州金融女民工:最近看到的几起平平无奇又非常值得深思的诈骗案。

第一起,女老师收到一条自称军人的交友短信,对方称在“珍爱网”看到其联系方式与其搭讪,后以短信沟通不方便为由与事主先后通过QQ等进行频繁联系后发展为网恋关系。对方以其有内部投资消息但在部队不方便自己操作为由,诱导事主登陆涉诈网站进行虚假投资理财。第一次小额投入对方给事主返现数百元盈利,获得事主信任。并引导事主至假冒的“中信证券”进行虚假投资理财平台,共被诈骗255万元。

第二起,有个林女士,在小红书上收到私信问“处对象吗”,然后要求通过QQ联系,双方交流了下各自条件,林女士觉得还不错就开始接触。几天后,对方说比特币投资比较赚钱,让林女士试试,随后给了一个公司内部账号,林女士根据客服引导操作赚了一些钱,为获得更高收益,林女士在客服引导下贷款充值成为了“会员最终发现被骗,损失了77万余元。

第三起,就前不久的新闻,江西南昌的女房东小希,在闲鱼上发布租房信息,一名自称某证券公司内部员工的男子加了她的微信并对她展开疯狂搭讪,知道小希有老公后便开始以“兄妹”相称。一周后,男子以掌握公司漏洞,自己不方便操作为借口让小希代买证券和国际黄金,在见到男子大量投入盈利不菲之后心动的小希也参与了投资。最后被骗了407万,其中300多万是贷款。

我总结了一下这些诈骗案例的共同点:

1、针对女性,特别是有婚恋和情感需求的女性(没有需求也要创造需求),开局就是谈感情;
2、喜欢用QQ等小众聊天工具,我猜是因为不用实名方便跑路;
3、最终都要转移到投资,各种渠道各种名头;
4、利用人性的贪婪,先给一些立竿见影的小收益,诱惑刺激更大金额的投入;
5、成功率比大家想象中高很多很多,不要小看这种低端骗局的威力。

所以,如果你是女孩子,当你在互联网冲浪的时候,对面出现集处对象(撩骚)、QQ、投资三要素为一体的一个人时,不用怀疑,这100%是诈骗。

再次给在座各位女性粉丝提个醒,也许你真的很聪明很谨慎很有反诈骗意识和能力,但也有极小极小的可能是适合你的剧本还在疯狂写脚本,但概率再小,一旦发生就是100%,日常提高警惕,总归是不会错的。

有用请分享,安全你我她。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日本的奇葩案例——用白糖来补贴造船

 ship_1366926_1280.jpg

@饭统戴老板:关于各个国家的产业补贴,这些年写文章攒了很多案例,正好前段时间做船舶工业的专题,翻到一个当年日本的奇葩案例——用白糖来补贴造船。这里给大家摘录和叙述一下:

1. 日本从1950年代开始发展造船业,但由于造船需要大量钢材,本土钢铁产业直到60年代才能提供廉价的船板,所以一开始日本造船竞争力不足,出口没优势。通产省官员很着急,就想办法来补贴。

2. 战后日本政府财政预算有限,于是就琢磨了个办法:当时日本因为缺乏外汇,食糖进口被严格限制,只要企业有食糖进口许可证,转手一倒卖就能赚钱。于是政府干脆直接给造船企业,发食糖进口证。

3. 通产省的官员工匠严谨,甚至搞出了一套“方程式”:按照能让出口船舶具备“价格竞争力”的目标来倒推,算出要补多少钱,然后再根据食糖进口倒卖的差价,算出给造船企业发多少食糖进口证,才能刚刚好。

4. 就用这种方式,光在1954-1955年期间,日本政府就补贴了100亿日元,直接把船舶出口价格拉低了20%到30%——这是相当大的幅度了,大幅促进了出口。也正是从50年代中期,日本造船开始迅速崛起。

5. 日本造船业到60年代,就登顶全球第一。在1967-1975年的全球海运超级景气周期中,占全球50%以上份额的日本赚得盆满钵满。所以日本对造船的补贴,不能说成功,只能说太成功了。

6. 这种补贴的本质,是让买白糖的老百姓来掏钱支持造船业,可谓是一对一帮扶了。这个案例很多日本产业史的书都写过,比如附图里的这本《日本经济奇迹的终结》,作者都留重人,是参与过产业政策制定的经济学家。有兴趣的可以翻一下。

7. 写这个案例的目的,是想阐述一个简单的道理:产业补贴这种事情,任何一个处在追赶期的国家,都必然会用——日本用过,韩国用过,德国、法国、美国在工业革命追赶英国的时候也统统用过;而英国现在搞大模型,政府也得拿出真金白银来扶持本国产业。

8. 产业补贴对于一个启动早期的产业,的确有帮助,但越到后面作用越小。比如,日本造船之所以能够占全球第一30年(直到被韩国超越),跟日本60~70年代整个国家工业的效率、成本优势、以及国民焚膏继晷的劲头儿密不可分。

9. 每个做到全球第一竞争力的产业,都不是只靠补贴就能搞定的。否则拥有铸币权的国家,才应该是所有工业门类都第一的国家。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有朋友觉1000万不够躺平的理由

 @天涯历知幸:有朋友觉1000万不够躺平的理由,是这样的:80年代,普通工人的工资是40块/月。但是到了2010年,普通工人的工资是4000/月,足足翻了100倍。

但是,80年代的1万块,就当时而言的一笔的巨款,存在银行30年,绝对翻不了100倍。所以上班才能跑赢通胀,1000万是不够花的。

我觉得说的是对的,但是,从1980年到2010年,普通人的工资之所以能够翻100倍,是因为遇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期。

按照这个逻辑,1980~2010年,收入三十年翻100倍,那2014~2024,这十年收入至少能翻20倍,但是,翻了吗?

以我自己举例,我是赶上了银行、互联网、影视传媒最后的红利期,别说20倍,我5倍都没翻到,更何况大部分从事实体行业的普通人。

普通人的红利期早就过去了,未来大概率也不会出现改革开放那样巨大的机会了,除非鹰酱突然腿一蹬嘎了, 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我对未来几年的期望,已经不是收入上涨了,而是只要不持续下行,能够维持收支平衡,不动用存款,我就每天笑哈哈了……

最后说一下,按今天的汇率,1000万人民币,折合138.26万美元,折合2.1亿日元。

常看日剧、美剧的,尤其是刑侦类型的,别说百万美元,一亿日元,为了几十万美元、几千万日元杀人的案例能有一堆,甚至是一伙人为了这个金额共同犯案。

当然了,互联网是用于交流的平台,大家都是成年人,三观早已定型,大家求同存异。

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生命力旺盛的人,都有很强大的“觉知力”

 lion_8143175_1280.jpg

@Leklchenn:我发现大家之所以被生命力旺盛的人所吸引,其实是因为总能在对方的身上看到希望。这种希望不一定是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昂扬的姿态,是一种对生活永不绝望的精神状态。有时候人需要的并不是多少物质、多少解决方案,有时候仅仅是能够被唤醒希望,嫩个被点燃对生命的热情,就足够支撑一个人生活下去了。

我越来越觉得生活更重要的是找到那个最好的状态,而不是一味地去解决问题和追逐进步。要知道任何目标都是阶段性的,努力是无止境的,而生命力不在于你完成了多少目标,而在于你从生活中汲取了多少能量。一个人可以赚得不多、拥有的不多,但如果他能够真心实意地享受自己的生活,那么他就是最大的赢家。

而生命力旺盛的人也正是因为具备这样的特质,即关注生活本身胜过任何外在的匮乏。他们由衷欣赏自己的身体,而不是只盯着不够完美的地方。他们由衷地感激目前已有的一切,而不是始终憋着一口气要证明自己。富有生命力的人,眼中的问题很少,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期待,比起担忧明天会摧毁一切,他们更愿意关注当下还有什么更好玩的地方。

当下社会很卷,大家过得很紧绷,所以才更需要贴近生命力旺盛的人,不是说这样的人就没有烦恼,而是他们不会把烦恼看作比生活更大的事情。我觉得生命力强的人,内心承受能力也更强,或者说他们更乐观、更相信美好,烦恼自然是会有的,但他们认为烦恼是一个随机出现的东西,并不会影响生活的主线,他们乐于接受这种不确定性,也并不会因为突发状况就打乱生活的主旋律,本质上他们的内核是很稳的。

生命力旺盛和浮躁是有区别的,有些人只是表现得狠浮夸,但他不一定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浮躁的人关注的都是目标,是匮乏感驱动的攫取外在成绩的人,是与生活的本质背道而驰的。而生命力,产生于生活本身,与任何目标都无关,所以小孩子是天然生命力旺盛的人,因为他们压力小、竞争少,目标感弱,所以他们更注重享受生活的过程。

而成长后还能保持生命力旺盛的人,是特别让我钦佩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经受了生活的打磨,却依然保持着生命的鲜活,没有被无聊的社会同化,他们依然心存希望,并乐意为别人带去希望,这是很强大且美好的品质。知世故而不世故、独立强大却温柔善良,是这些人的特点。待在这样的人身边,就会觉得自己的烦恼被无限缩小,甚至不值一提。和生命力旺盛的人在一起,就像靠近一个小太阳,让我们更专注于生活中美好的部分,而不去放大阴影。

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

淘宝工业品:中国隐形冠军的孵化器

 1.jpg

最近有个挺神奇的事儿……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了要发展低空经济,然后没过几天,淘宝上就上架了一个很神奇的商品——亿航的EH216-S“空中的士”——真的不是开玩笑,这东西真的通过了适航认证,只要你有相关执照,就真的可以开走。

2.jpg

199万,交个朋友当然,价格也很感人,直播价199万元人民币。错过了直播的同学也不要担心买不到。

(现在价格是239万)整个事情,都透出了一种东方大国特有的朋克感觉:在中国的电商平台上,你除了可以买衣服买鞋子,甚至还可以买一架正经的飞行器。

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销售渠道永远都很重要——且不说能不能开、有没有钱的问题,以前你要想买一架飞机,那估计是要费老鼻子劲儿了。飞机不是汽车,路边是没有4S店的,对于普通人来说,连飞机厂商的销售都接触不到。

但现在,只要银行卡的余额允许,拿出手机下单就可以了。星海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的就是“你在淘宝上可以买到什么东西”——在淘宝上,你甚至可以买到包括挖掘机、发电机等等一系列的重型装备。这其实也反映出来一个很有趣的现实:以淘宝为代表的中国电商企业,现在似乎已经进化成了一个横跨工业和消费两个完全不同市场的超级平台,并开始展示出此前完全设想不到的神奇价值。

是时候该讲讲中国的工业电商了。

工业品采购的痛点今天的我们提起网购、电商,已经和“新潮”没什么关系了,完完全全就是一种日常习惯。我现在一年基本都逛不了几次商场,有什么需要直接在网上下单就可以了。中国早就已经完成了消费品市场的电商改造,随之而来的便捷和经济带动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对于中国的工业品销售来说,电商的力量却还没有被完全施展开——传统工业品的采购和销售过程之中,依旧存在着大量需要被解决的痛点。第一个痛点,就是如何尽可能多地接触到新的客户。

大型企业往往有一套严格缜密的采购体系,一个新供应链企业进入供应链最快也需要几个月,中间涉及到了拜访客户、展示样品等等环节,很可能忙活半天连对方面都见不到。为了挤进供应链,你需要想尽各种办法去和采购部门的办事员、经理介绍自己的产品、走关系,有时候还要帮别人各种各样的忙,毕竟现在市场这么卷,别人凭啥要去买你的东西而不买别人的东西呢?局长的一个广东朋友就是这样——为了打入某个大厂的供应链,整整花了两年时间去处关系,逢年过节的礼物和日常的请客吃饭就不说了,大忙小忙也帮了不少,据他所说,为了拿下这个关系,至少也花了十几万。

你还别觉得委屈,因为这个事情真的是你不做有的是人去做,甚至有人抢着去做——因为一旦进入了大厂的供应链,整个公司的业绩的的确确是会有巨大提升的——局长的那位朋友拿下那段关系后,往后两三年的业绩都在两千万以上。那十几万的前期投入,就是传统模式下的获客成本。

除了获客困难,账期问题也是困扰传统工业品销售的问题。传统的工业品采购,账期在半年以上的简直不要太常见。以某个大型主机厂来说,他们给自己供应链企业的账期基本都在六个月以上,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使用承兑汇票,并且汇票还会有一定的兑换期限。

如果你是这个主机厂的供应链企业,那可就头疼了:面对6个月的账期,手上必须要有足够扛住12个月的稳定现金流——生产不是一锤子买卖,举个例子来说,为了生产这一批货,花了2000万成本;那么为了供给下一批货,你手上还需要有2000万元的资金。

这…就是给企业的现金流管理上强度了。也就说,你手上必须有4000万的资金,才能完成扛得住这么一通折腾——面对如此大的资金压力,中小企业能保持生存下去就已经不容易了,根本没有多余的力量去投入研发和升级。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呢?还是因为工业品的特殊性。

工业品不是消费品,衣服鞋子不满意退货就是了,负面影响到此为止。但生产线上,一旦某个零件故障,带来的就是整个生产线的混乱进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做到尽可能的严谨,采购方必须慎之又慎。而且工业品的各种指标、规格相当复杂,很多时候不仅仅需要先看样品,还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测试。总而言之就是,买方担心卖方虚假宣传,卖方担心买方拖延账期。

根本来说,是采购方和销售方之间的成本、信任问题。

工业品电商解决了什么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并不是无解的。中国的电商平台,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是为了解决这种成本和信任问题的。

只要简单复盘一下中国电商的发展史,你就会发现:对抗交易之中的成本与信任,这是电商的主线任务——二十几年下来,这条主线基本没有变过。

阿里巴巴最开始的时候,做的其实就是“工业品电商”,只不过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表现在外的形式是“中国黄页”——当初他们做中国黄页的时候,原话就是“我可以建立一个中国最大的国际信息库,通过网络提供供需信息和供货渠道”。

3.jpg

早期“中国黄页”的页面当年中国黄页上的买卖,也不是后来的消费品,而是工业品。我们在网上买手机、买电脑的时候,会因为手机和电脑功能复杂而选择线下交易么?二十年前大家的确不敢在网上买电脑这种复杂的高价值商品,但现在这简直是再平常不过的操作了。

再说了,“空中的士”都能在淘宝上买到了,一般的工业品,还有啥能比它更复杂?而且话说回来,工业品传统线下交易的模式,其实更像早期不发达的电商——买卖双方总是会困在“付款VS发货”的博弈中——相互合作的时候,你没发货我就只能先给一部分钱,剩下的尾款等我收到后再说。

尤其是当涉及到大批量采购或者采购高价值商品的时候,一旦出问题就很影响合作状态。大家都是想做长期生意的,都是反对“一锤子买卖”的,也正因如此,传统模式下的这些问题才会让人头疼。但视角切到电商领域,这似乎就不是个问题,支付宝不就是干这个的么?

而且在平台的监管下,店铺如果真的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那么迎接他的将会是他无法负担的代价——一单生意没做好,往后一年的流量可能都被卡,等于倒逼着店家去提高自己的服务。中国的电商如此普及,工厂的采购员们平时自己也会网购——他们对于电商平台解决信任问题的认知是可以无缝衔接在自己采购工作中的。因此,这不仅仅是一个消费习惯变化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各方面基础设施都已经齐备的结果——电商平台的售后和质量保证到位了,店铺打分的机制成熟了,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普及了、物流服务便利了。然后,大家就都愿意在网上买东西了。

电商平台的本质属性,就是去降低交易的成本,不论是工业品还是消费品,原理都是一样的,这是淘宝最擅长的地方。将工业品交易转移到线上之后,买卖双方实际上都获得了便利。以淘宝工业品来说,买方在平台上得到的是更便捷的采购体验——产品种类更多、价格比线下更低、能更简单地看到同行的使用评价。而买方则获得了更低的获客成本。

淘宝工业品卖家已经超过70万,每年在线的工业品专业买家有9000多万,每天都有上千万次工业品采购的搜索、交易在淘宝上发生——其中不仅包括螺丝、螺母、紧固件这些通用性较强的产品,还包括了气动元件、控制柜、阀门等较为细分的品类,甚至也有大型的工程机械、高精尖的电子元器件。

4.jpg

在淘宝上销售的发电机说白了,被淘宝所聚合的其实是中国近百家业内知名的工业品品牌和200多个产业带。“上淘宝买工业品”的习惯养成后,卖家获客成本的降低可谓是立竿见影——谈起之前的客户洽谈,“TWSNS山耐斯天猫旗舰店”的叶文浩表示非常繁琐困难——“以前在线下跑,见到客户一面都很难,还得拿着样本书到处跑,有时候都进不去别人的公司。

”但现在,对于叶文浩的店铺来说,只需要在网上进行推广,店铺和商品的信息就会触及全国甚至海外。“正泰方禾企业店”的张海杰也谈到了工业品电商带来的获客成本降低——线上报价之后,客户觉得合适就可以线下签合同、线上付款并发货就可以了。而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效率,就是因为淘宝平台提供了信任感,使得买卖双方不需要因为信任问题而额外花费其他的时间和成本。有趣的是,在工业品的采购上,也出现了消费品电商中朋友之间相互推荐的情况——以“鑫源线切割配件批发淘宝店“来说,他们在线上销售的一款品牌控制柜在客户中获得了巨大的好评,有不少人在网上买了之后体验不错,还会推荐给自己的同行友商。除了获客成本,账期问题,顺带着也被解决了。

“鑫源线切割配件批发淘宝店”的王强表示,以前在线下销售时,有的客户甚至会出现欠账长达一年的情况,但在线上交易,整个过程和平时网上买东西是一样的——至多十天半个月就能收到款项。实际上,对于不需要走招标程序的零散采购,在淘宝上解决的效率远高于传统的线下模式。而即便是需要对公支付的大批量采购,现在淘宝也在试验线上的公对公支付——在叶文浩眼中,之前淘宝上的商品和店铺链接表现的更像是一个名片或者样品书,客户在网上看中了某种产品,回头还是走线下的对公采购流程。但现在,直接在淘宝上公对公支付的流程已经在测试之中,或许在以后,双方企业可以直接线上完成对接。最后的结果就是,在最近的企业采购节上,王强所在的“鑫源线切割配件批发淘宝店”销售额实现了翻倍增长,叶文浩的TWSNS山耐斯天猫旗舰店销售业绩也增加了40%——开年的企业采购节期间,很多企业老板在网上看到信息后也会尝试线上采购,相比起2023年,今年在淘宝上进行专业采购的人数增加了近20%,采购金额同比增加10%,相比起去年买家数量增加了16.2%。据多家行业媒体报道,2023年度淘宝工业品成交额已突破了1200亿,已成为工业品电商的第一大平台。

工业品电商与隐形冠军如果工业品电商仅仅停留在这里,它的意义不过也就是一个销售渠道的变化。而当我们再多去看一层,你会发现工业品电商实际上能做的绝不仅仅只是“降本增效”。

在销售和购买的行为背后,汇总在淘宝工业品平台上的其实是海量的、关于工业品的产品信息——这种信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众所周知,在制造业领域,德国的“隐形冠军”模式可谓是极其成功,全球2700家隐形冠军企业里,德国企业占了一半,这些“隐形冠军”,年销售额虽然并不算高,但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里都有全球数一数二的市场占有率——德国的“隐形冠军”之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

5.jpg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数量全球最多德国中小企业为什么可以这么强?资本、政策、历史背景当然都是重要的因素。

但在这些因素外,还有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因素就是在于他们和客户之间的紧密联系——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之中,负责和客户进行联系的员工比例远高于巨头企业,比起大公司,中小型的隐形冠军企业更在乎顾客的想法。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其实道理也是差不多的。不论是王强还是叶文浩,都表示了日常经营中“老客”的重要性——老客户不仅仅是营收的来源,更是品牌和口碑的奠基人。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传统模式下主要做的却都是本地或周边的生意——虽然有利于巩固老客户,但没有能力拓展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多关于市场和产品的信息。

传统模式下,见个客户都那么费劲,你还要如何去拓展更大的市场呢?无法扩张市场,你又要如何与客户交流、获得客户的想法呢?但如果将电商平台的作用引进来,事情就完全不同了,早就在消费品市场上运用纯熟的电商评价体系,不论是“买家秀”还是“店铺评分”,都可以通过非常便捷的、扁平化的同级商品比较,来寻找到平台上更优秀的产品——评论区里来自天南海北的客户评价,就是最好的证明。从这个角度来说,工业品电商绝不仅仅是一种销售渠道的改变,而应该被看作是对制造业的一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升级——浙江科技大学德语国家研究中心的董颖教授就提出:“…..从战略层面加强对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引导、帮助和赋能,积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对接制造业。

”“鑫源线切割配件批发淘宝店”的王强表示,当他们推出一款产品后,同行企业之间自然而然会跟进模仿,在市场的竞争之中,产品的品质就会不断升级。而且用户在使用产品后,就会通过淘宝给予反馈,基于反馈信息,厂商也有了精准的改进方向。王强专门提到了淘宝后台的“生意参谋”功能——每天都会给店家提供包括爆款产品资料在内的各种信息。

说到底,一个行业的电商化就是对这个行业购买和销售行为的升级以及背后整个供应链的升级。在消费市场电商化的进程中,我们看到了消费者交易成本的降低,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新消费品牌的崛起。如今在工业品市场的电商化进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交易成本的降低和企业的数字化升级,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是否也能诞生一批世界级的高品质工业品品牌呢?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供应链改造、新品牌崛起这样的事情,多年之前就已经在消费品电商上走过一遍了。

来源:星海情报局

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谈谈投资的路径选择

 sunset_8545419_1280.jpg

这几天关注集思录上的“大木瓜”的实盘,很有感慨。大木瓜也是投资高手,2019、2020年取得135%和101%的惊人收益,不过2021年来连亏三年,今年满仓微创、康方、百济等医药股,有些不太顺心,比较消沉。

今天谈谈投资的路径选择问题。大木瓜选择的是“集中+长期+价值投资”路径,这也是一个最显赫的门派,因为路径的尽头是巴菲特呀。业余投资者中,集思录的吾知讲乜和安全饕是价投派的顶尖高手,吾知讲乜长期年化收益率92%,他的券商统计他的收益率,有一年是全国第三,有一年是全国第五,这让我们看到全国最顶尖的投资者是什么样子的,当然吾知讲乜的套路很多,长短线、价投坐庄套利都做,不过他在网上透露出来的策略都是价投的。安全饕连续几年满仓煤炭股,风雨不动,年年高收益,今年的收益已超50%,让人佩服不已。

有一个群“大湾汇”也是国内的顶尖价投高手,这个群由几位A10和A9的人组织,进群要经过考核,要领任务做研究然后答辩,组织得非常好。大湾汇每年年初都会选拔年度金股,我记得2020那两年选的金股有微创医疗、斯摩尔国际等,还有教培股、物业股等,一年时间就翻了2、3倍。这些A9投资者一年翻倍,让我大为震撼,原来钱可以这样挣的。不过2021年后这些金股开始暴跌,腰斩又腰斩。后面几年选出的金股也平平无奇,跟着港股指数泥沙俱下。这个事给我深刻的反思,我由此形成了“价值投资的经典案例实际都是周期投资,是业绩周期、流动性周期和炒作周期共振的结果”的观点。

这个观点套在这两年的煤炭股牛市和医药股熊市上,也都是成立的。所以我们局外人去看大木瓜的投资标的,看那些医药股,就能清楚地看到,除了业绩周期,还需要考虑一下流动性周期和炒作周期这两个因素。

价投这条路径,是很多人走通了的,而且走在前面的人,有祖师爷巴芒,也有A9A10这些佼佼投资者。但这条路径无疑也是艰难的,需要像大木瓜这样承受净值的剧烈波动,我换位思考一下,自己这小心脏肯定是无法承受的。我们普通投资者不能被这条路径的显赫成功所迷惑,必须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匹配自己的投资路径。

第二个值得说道的路径是量化投资。没有基本面分析能力的人选择量化投资,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早期的分级基金轮动、银行股轮动,后面的可转债轮动、小市值轮动等等,都是著名的量化策略。量化投资的实质是收割波动性,用白话说就是比来比去,自己定一些标准,然后不停地卖贵的买便宜的。量化门槛比较低,对投资者比较友好,这些年,很多个人投资者做量化,都实实在在地挣到了钱,在2021年以来的三年熊市中实现每年正收益,比基金行业的这三年平均亏损50%,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功。

持有封基老师在央视二套“投资者说”节目中说,其他嘉宾都有十年长持大牛股的经历,只有他的投资没有故事性,买了谁卖了谁,都想不起来了。所以量化更多是处理数字,跟研究企业基本面是不一样的。

跟价值投资一样,量化也有它的难关。一是每一个量化策略的有效期大概就是1.5年,做的人多了就失效,分级A、银行股、可转债轮动都是,需要寻找新的赛道;二是系统性风险来临时躲不过,满仓挨刀。

普通投资者对量化基金抱有迷信,认为它们掌握了财富密码,只收割不挨刀,稳赚不亏。今年年初的DMA基金爆仓把量化私募的底给兜出来了,原来它们的策略就是做期现套,开500和1000的股指空单,本来应该用500和1000的股票来对冲,结果为了追求超额收益,用的是2000和微盘股对冲,它们这些年在微盘股上堆积筹码,施展左脚踩右脚的武当梯云纵绝技,赚了盆满钵满,但微盘股系统性风险一来,一把赔光几年收益。量化私募神秘兮兮地,以为它们有多牛,原来执行的只是“期现套利+小市值超额收益”这么一个基本策略,而且还严重偏离了风控原则,造成信任危机。

第三个值得说道的路径是博弈。博弈的基本原理就是认知差,对手盘认为要往左,我认为要往右,最后结果是我对,于是我就把钱给挣了

博弈可以从统计层面进行,比如从统计上大盘跌到2800就是底,年前跌到2635,有人就是认为市场错了,2800以下越跌越买,春节过后股市暴涨,活该他挣钱。博弈也可以从规则层面进行,比如债券赌刚兑,ST股的摘帽博弈和保壳博弈,可转债的临期债博弈。博弈也可以从信息层面进行,像小卡那样对企业进行辅导,促进转债下修。博弈还可以从交易层面进行,比如“地量见地价”,都在惜筹,没人卖了,可能就是波段底。

网上有名的博弈高手有“阿土哥”,十倍杠杆做中银转债一战成名;还有“小队长”,中科软三板转板赚了几十倍。像阿土哥和小队长那样满仓甚至杠杆博弈的,自然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的,其实已经不能算一条路径了,只能算“剩者为王”,他们能走通但别人走不通。对于博弈这种“低胜率、高赔率”特征的策略,采取小仓位频繁参与,从整体上却是长期正收益的。而且,博弈技能是可以越来越精深的,踩过的雷多了,直觉就知道哪里有雷,躲过雷区,从而能实现“高胜率、高赔率”。

我个人主张,投资者应该多多参与博弈,能极大地提升对市场的认知,这也是成为投资高手的不可缺少的能力。

第四个值得说道的路径是周期。这也是我的路径,我可以讲得很清楚。

我认为市场上绝大部分品种都是有周期的,“万物皆周期”,这是我投资的最底层逻辑。对于股票市场,有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长周期即大盘的牛熊周期,以年为单位,其决定因子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情况、国际政治博弈、资金流动性情况、证监会的政策等。中周期即3~6个月的波段或行业行情,其决定因子是行业景气度、事件驱动、和资金流向。短周期以天为单位,其决定因素是筹码分布和量价关系。

于是,根据长周期做好仓位配置,根据中周期选择进攻方向,根据短周期决定入场时机。以今年春节前的行情为例,搞清楚下跌驱动力是外资流出、雪球暴雷、DMA私募自爆后,我把仓位降到了30%,避免了大额损失(其实也不小,最多时-6%),这是根据长周期做仓位配置。在国家队入场救市时,我已经知道行情很可能要反弹了,考虑到一大堆正收益4%以上的小盘转债,进攻性防守性俱佳,连续买了几天,把可转债账户买满,这个2月1号~2月6号我在公众号上连续三篇发文《可转债,打光子弹》已经告知了,这是根据中周期选择进攻方向。2月7号晚换村长,村长自己都说了,2月7号15点赴北京面谈,17点敲定,当晚公布,这么着急一定要在年前换村长,表明了把股市搞上去是ZZ任务,非常紧急重要。2月8日是年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我手忙脚乱一通狂买,把几个股票账户从0买到了60%,这是根据短周期选择入场时机。

春节过后那几天,市场快速反弹,我的账户每天反弹2%,这两周也是我个人历史上赚钱最快的时期。复盘这一轮行情深V期间的操作,我给自己打90分,驱动力分析、节奏把握、时机选择都是不错的,就是最后反弹时胆子不够大,股票仓位还是低了。

如何度过熊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选择独立(于大盘)周期品种。可转债、小市值都是独立周期品种,虽然最后跟随大盘泥沙俱下,但它们仍然是独立周期品种。我有一个小账户,2月8日买满了微盘股,两周后清盘,收益50%,账户虽小,对总市值贡献挺大的。中间李蓓还发文《离开火场后,勿重新返回》,李蓓这次确实是嘴大了,她是大资金,并不理解小票的周期和逻辑。对于小票的机会点,我2月11号的公众号文章《新年谈一谈对未来行情的判断》已经暗示了:

过去挣钱的那些套路可能还继续有效。而且在已经发生过暴跌和出清的当下,变得更有效。”

可能有人会问套利是否也是一条路径?我个人的观点,是套利是一项必备技能,能增厚收益,但套利是偶发性的,发生频率低,不足以支撑一个人取得持续收益,用大白话讲就是,套利养不活自己。所以套利暂时不算投资路径。

但这个观点也可能是我个人见识浅薄,因为写《低风险投资之路》的徐大为、我的好友打新交朋友,都通过套利取得了很高的收益。集思录上的私募基金经理阿凯(eflikai),在分级基金即将被取消时,通过套利那一年收益63%,那个套利机会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所以可能市场上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套利策略,有人不公开,偷偷摸摸地持续挣钱,也是很有可能的。

总的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每条路都是能走通的,但每条路也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作为资深的投资者,最后一定是成为多面手,各条路径都走过,路上的沟沟坎坎都见识过,从而在不同时机,选择不同的路径进行切换。

用大白话说,我们啥都得会

来源:资水的投资茶馆 微信号:Du-Zi-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