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这二十年两代农村人的刨食史

 

首先,当然是先感恩郭嘉,没有郭嘉的和平环境,农村人还是城里人都是炮灰,根本就没有什么底层谋生故事了。

但是这些话换在二十年前 我上大学那会,我真的感触不深。那时候学费接近五千(当然现在学费没怎么涨过),一年住宿费大概1200,硬性支出就是6000多,这在当时我的父母看来就是不小的负担了。

我妈说,那时候地里刨食,承包了果园,自己种粮食(水稻之类),养两头猪,年底七七八八算下来能剩五六千就是很开心的事情了。结果我一上大学,就要花掉一年好光景的净收入。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我爸就得厚着脸皮各种借钱。

从我懂事开始,就得各种帮忙做农活了,插秧,拔草,做饭,送饭,一直做到我中考前,再后来考上县城重点高中了,也帮忙不了多少农活了,因为住校了。

那时候周围普遍都是农村的,都穷,感受不到贫富差距,我发现我身边比我穷的比比皆是,有的一个月热那种腌制的咸菜配稀饭,有的就两件衣服,来来回回换洗。。。

后来考上沿海大学,我才感受到了贫富差距,同班同学一部新手机,价格就可以抵得上我一年学费。我呢,每个月300元生活费,食堂一天七元,一个月210元,再有点额外开销,基本不够花。后来就勤工俭学了,一周带五份家教,靠自己买了手机和台式机。

我还有个弟弟,后来考了独立学院本科,当时一万八的学费令人咋舌,父母相信读书改变命运,还是让他读了,没办法,两个人只能去打工了,因为地里刨食确实赚不到什么钱。所幸,我当时勤工俭学收入,基本能应付自己开销了,他们只要专心供我弟读书就行了。

即使这样,对他们两老来说,压力也是很大。那时候做流水线上工人,每个月1800,两个人3600,这个收入持续了很长时间,真的很不容易。租的是那种城中村,用的公共旱厕,我暑假去过一次,真是臭不可闻,后来就不去了。父母租的房子也非常闷热潮湿,大概也就几平方。

城里刨食也是不容易的,现在想来,他们任劳任怨,现在晚年,享受不到一丁点当初城市的公共服务,当初交的社保也已经被统筹了。至于什么城市积分落户之类,那时也没有出台,他们这代农民工就这样被埋没了。

不管是做农民还是做农民工,反正都是为了下一代,能不饿死能养活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作为农二代,我也是跌跌撞撞的成长起来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报纸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因为有220万大学生需要找工作,再后来就是次贷危机,各种危机各种困难。

我第一份工作是1400元,再后来拿到3000元,就这样拿了很多年,一直想跳却不知道跳哪里,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即使有个文凭也没啥用啊。后来认识了老婆,虽然也是农村的,但是两个人合力日子才算开始好了起来。

来源:水木职版 微信号:smthworklife

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慢慢滴,以后就不再嘲笑欧美发达国家的基建设施了

 

@渔老板钓鱼:刚才和物业经理沟通

我说:商场外围地砖坏了这么多,化粪池周边臭烘烘,物业怎么不及时处理?

经理:当初施工的时候赶工期,就没有施工好,一堆问题,现在让我们整改,那比新建还要费钱,再说现在也没钱了。

我说:那地砖碎了这么多,该换了吧,怎么这个地砖这么容易碎?

经理:施工质量不好,地基也没打好,我们钱花出去了,修完不久又碎了。

其实除了一些大工程,这些年很多民用、商用工程一堆问题。我前两年进过很多新商场,为了赶工期,装修的时候各种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根本没时间彻底解决再进行下一步,都是被忽略或者掩盖掉了。

建筑拼多多化,将来维保也是大问题
有钱还好,没钱更难

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每个平台割裂感非常强

 

@蹦蹦跳跳的阿龙:我现在的感觉是每个平台割裂感非常强,而且也都属于目标明确了,基本融不到一块。

就比如你在痘音和小红薯上会看到一些非常离谱的内容,比如教你怎么每天5分钟拥有直腿/瘦腿,燕窝怎么吃能美容,甚至还会卖一些更怪的玩意儿,以及我如何让男的为我一个月花50万~

这些离谱的内容dy和小红薯各有侧重,但就是说你把他们两个平台的内容互换,感觉还是有很大概率能火。

但凡火起来你都不会觉得说特别意外,你的心里感觉是:虽然离谱,但也说得通。

但这些东西放微博,都不用试,你就会很清楚的知道,是没有任何一点可能火起来的,可能有小部分人信,但要靠这种大规模传播,那几乎就是0希望。

因为微博这个互联网生态太特别了,属于过分开放和过于有实效性了,微博应该也有内容算法,但不多。明显的伪科学,扭曲的价值观,会在几个回合之间被瞬间冲垮。

现在各个内容平台思路都很不一样,属于各有奇招。

dy这种像是把人当牲口一样,分门别类,根据三六九等分开圈养,有点类似于动物园,不同的动物养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物种投喂不同饲料。

小红薯是干脆直接就很清晰的抛弃掉一部分用户,主打消费主义,然后接接什么好孕,接75斤姐妹的瘦气,媚洋男,这些玩意儿见怪不怪。

微博就纯养蛊,直接一个大缸,全部往里面扔,大家碰就完事儿了,给人感觉在这个染缸里不顺眼的遇到了,那彼此就算是彼此的报应了。

所以微博这种平台确实也只适合广告生意,而且还只能是比较正经的广告,本身也很难具备孵化能力。

就小红薯也好,dy也好,很多品牌都是靠这些平台走出来的,能在这上面打出名堂,别管智商税不智商税的,但确实是有成功的,哪怕说实平台半孵化的也不为过。但这种情况再微博上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就你可以想象下,一个品牌得硬成什么样,才能在微博上这样。

但也确实是因为不同平台对用户不同的投喂方式,最终造成了这种结果,我估计微博其实心里也有后悔股过的,但现在属于没办法了,要掉转头把用户变蠢,难度也很大。

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选专业既不可能一锤定终生,更不可能给你发一张终身饭票

 

@阑夕:#专业报考指南#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间段里,空气里总是弥漫一种焦虑的气息,毕竟对所有考生来说,填志愿选专业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可「关键」这种东西,有时候也挺泛滥成灾。不是有那张很火的梗图,所谓「中国人关键的一生」,三岁很关键,幼小衔接很关键,一年级很关键,小升初很关键,一直关键到六十岁还是很关键……

所以还是想说点给大家松绑的话,如果在专业选择上没有绝对的偏向和志愿,不如尽自己可能选一个更好的学校,以及选一个更大的城市。因为其实无论有没有热门专业光环的加持,人都需要在大学四年里尽快完成一个终身能力的打磨——保持学习的能力——而大的城市好的学校有更充足的资源来支撑这项能力的训练。

终身学习,这个词从来不陌生,但是在AI加速了技术革新脚步的前提下,这个词正变得越来越深刻和迫切。

什么叫做保持学习的能力?我认为它包含三个重要部分。

维持学习的兴趣。在高考前漫长的高压学习之下,很多人求知的欲望可能快消耗殆尽了,大脑疲劳是个很可怕的事情。大学阶段,卸去部分压力之后,要想办法尽快重启个人的求知欲。建立一切你能建立的奖励和刺激机制,让自己对新鲜的事物和知识保持贪念。

启动学习的敏锐。如今这个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潮生潮落,如何及时发现新方向和新进展是一门技能。同时所谓生有涯而知无涯,对哪些领域值得投入自己的多少精力去学习,也是一门学问。

深入学习的速度。从我的经验看来,能熟练地自主学习,尤其是从零开始的自主学习的人并不多。它是许多能力的综合应用,查找资料,逻辑分析,量化,概括,甚至包括专注力,寻找到对应专业圈层并进行社交融入。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有一句被用烂了的话,「未来人类要做好准备,每十年要重塑自己一次。」换句话说,无论在哪个专业,人必须学会的通用技能都是:知道自己何时需要更新,如何更新,以及确保自己真的能更新成功。

其实保持学习还有一层对我个人来说很重大的意义,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才会发现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是什么。高考前,其实很少有人真的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反而在大学,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呼吸空间,才能真正去思考和试探。

如今每行每业确实都更新得太快了。十几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大家都还在侃侃而谈Web 2.0,如今呢,已经没有人在乎几点零了。

选专业既不可能一锤定终生,更不可能给你发一张终身饭票。面临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保持情绪稳定反而显得更重要。有什么是以不变应万变,那就是及早学会如何保持更新。

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吃苦并不能当人上人,反而会变傻

 

@羊角面包Sleepclaw:我之前也说过心理精神专业这块在国内很落后还有个原因就是完全与主流社会价值观不符合。比如吃苦这件事,从小到大经常就被教育,“就是吃苦吃少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实际上长期吃苦,一直处于慢性压力或者急性刺激的环境里除了会让你的额叶的厚度变薄,额叶体积减小和脑沟扩大之外,什么都不会获得。

如果前额叶皮质变薄,就会出现一系列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

比如决策制定困难,不说大事了,连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事也不知道该如何决定,并且做事没有计划性。

冻结反应,什么事情都不想干,每天就举个手机但也不知道要刷什么,干什么事情都要抱着手机才可以干,平常轻松完成的学习工作现在也干不了,反应力下降,精力下降。

注意力缺陷,没办法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必须同时做多件事,并且拖延症状很强烈,给自己揽一堆活但迟迟不去完成。

自我意识不清楚,自己对自己的情感、性格、能力以及对人际关系的认识都不清楚,甚至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感受都不自知,即使在外人看来都不对劲了,自己还感受不到。

认知和语言表达也会受影响,不会组织语言和理解别人的话语,包括理解不了别人说话的意图,没办法通过场景的改变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也没办法合理处理自己的情绪变化。

所以可以看到,吃苦并不能让你当人上人,反而会变傻。而且社会价值也从来不正视这些,把冻结反应称为钝感力,把ADHD称为玩心太重,把述情障碍称为情商太低,但其实这些都是需要去改善的。

我说这些也是因为这两天在知识星球咨询时看到一个朋友,真的抑郁情绪已经很严重了,冻结反应到了连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都完成不了了,还在纠结自己的出路,是考研还是出国,都这种情况了先把自己安顿好吧,就算能给你指明出路在这种状态下也是完不成的。说实话这也吓到我了,真的大家对自己好一点吧,也对我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