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是特种兵》曾风靡一时,掀起了一阵“特种兵热”,甚至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梦想。而作为《我是特种兵》姊妹篇的《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尽管近期热播并受网友追捧,但人们发现跟上一部相比,《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的水平下降太多,感觉没有了特种兵特有的血性和气势,也没有那种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人物没力量不说,细节更是离谱得很。作为军事题材作品,编导的不专业不严谨,难免被人笑话,但《利刃出鞘》里的这群“特种兵”搞笑不是一般的水平。
不怪士兵离谱只怪编导无知
播出前,《利刃出鞘》声称剧中动用大量枪支、坦克、直升机等先进武器,打造最真实的特种兵写真。但仔细看后发现,剧中漏洞百出,剧情不合,特技太假……观众不禁问这是中国特种部队吗?
一支特种兵小分队里面居然使用两种武器,有两个人用的是类似AK的那种武器(我军的81式)。其他人用的是最新的95突击步枪,子弹口径不一样,能通用吗?作为一个特种部队,武器装备居然不统一,子弹不能通用……是拍摄的时候武器不够,找了两支“充数”?
身上涂满泥巴,热成像就成废品了?穿着美军的衣服,贴着中国的臂章,中美合资?还有就是范天雷竟然上街上找个擦玻璃的小工当兵,以为自己在招聘呢?还是在找雇佣兵?还有男兵体检,外科的体检医生竟然是女医生……
最秘密的特种分队竟然出来进去的都带着“红细胞特战分队”的胸卡?是怕大家不知道?这支最牛的部队,竟然每次出任务都是全军覆没,然后靠一个列兵来拯救……作为观众我想问编导一句,你知道部队崇尚什么?团结、集体……但《利刃出鞘》通篇都是个人英雄主义。
且不说88狙击步枪的有效射程,1200米还狙击步枪,不用反器材狙击枪,子弹不到直升机边上都被螺旋桨的气浪吹飞了?还有上船截获毒气弹,连个防毒面罩都不戴?弹弓打飞机,何晨光和王艳兵弄了个弹弓就把无人机给打爆了。
何晨光20来岁,到部队不到一年,参谋长还帮他牵红线?现在部队这么开放?何晨光被要求10分钟赶到3000米外的小学门口,后来被改成5分钟。1分钟60秒,5分钟300秒,3000米,300秒,平均每秒10米?特种兵的速度能达到10米每秒?百米只用10秒?那真的可以参加奥运会了。再厉害,查查世界冠军跑1000米速度能达到什么程度。
不明白剧中特种兵的战术素养怎么会那么差,可就算一个没有经过战术训练的人在森林里和敌人接火,也会找棵大树隐蔽起来吧?为什么我们的特种兵开打了,而旁边满地大树不知道利用却要一排排地在地上站得笔直去送死?
一个特战旅的参谋长能在城市里玩那么大动作啊?一边骗人说“有炸弹”,一边随意去公安局捞人,导演一定是把军队想得过于风光了。还有那些持枪特警出现是因为街头有人追逐,如果真这样,特种兵不得累死啊?
“孤狼”特种兵在出动执行任务时所乘的直升机编号是LH95772,可等到了任务区域上空,机降的时候,他们所乘的直升机编号又变成了LH95766,难道是中途换机了不成?
第13集里,何、王、李三人同一天被分到3个城市,并先后得到手机短信提醒游戏规则。何晨光的手机收到短信的时间是2011/11/24 20:30。而当晚王艳兵收到手机短信的时间却是2011/09/29 21:43……中国的特种兵会穿越?
何晨光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他爷爷是副司令多大的官?他真就被他叔叔讲几句话就去当兵了?他在家还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典型的“官二代”能就被人说几句就去当兵了?还有炸弹测试那场戏,如果那真是炸弹,他一个什么都没有受过训练的人他敢拿?如果是正常人的话,首先报警,然后大喊有炸弹,疏散人群,等警察来处理,因为这已经超出他能处理的能力了,这点常识他不懂?
剧中还出现很多常识性错误,比如直升机悬停时是最危险的,应该尽量减少悬停时间,电视里却悬停了才开始戴手套做准备。前进总是密集阵型,真不怕挨炸?明知对方有狙击手,都不知道隐蔽?已经有一个起身发射信号弹的被狙死了,下一个还是要起身举枪,躺地上不能向天空开枪吗?狙击手看见敌人拿手枪对准自己人的时候,不是击毙,而是跑出很远上去挡枪……
直升机到了目的地,搞笑的是一个机组人员走过来,拍拍队长说到了……难道军地还真是“通讯基本靠吼”啊?那他身上带的通讯设备是摆设吗?敢情飞机上还得专门有个通信兵?如果真没有也算了,结果下去之后还装模作样地和飞机上做了一段通讯。
几步路都能跑到的,还需要狙击手用望远镜看半天才发现目标?狙击手都需要很仔细才能发现的目标,少说也应该有个500米吧。观察手跑500米,就是为了看对方死了没有?直着腰跑过去,你确信这是特种作战,而不是大街上看热闹……
对于凡是没做好的地方,比如特效假、剧情差就归咎为客观限制。凡是做得好的地方,比如收视率,就吹上天,左一个“你知道我的本事”,右一个“写这部戏我才用了三分之一的实力”等,这样的解释给人感觉是虚伪。一部影视剧出了这么多低级错误,编导们是不是该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一点点专业精神?
学好莱坞学得没了魂儿
关于特种兵,之前有过大量影视剧表现,如《冲出亚马逊》、《垂直打击》、《美洲豹行动》、《武装特警》、《鹰隼大队》、《陆军特战队》、《女子特警队》、《沙场点兵》、《DA师》、《士兵突击》等,但总体上流于表面描写,而未能对中国军人作出精确的气质塑造。
比如《冲出亚马逊》,我参加世界各国特种兵训练的空降兵居然说自己有恐高症,这样的战士也能当空降兵?还能代表部队出国?
《我的兄弟叫顺溜》陈二雷(顺溜)当兵半年,小黄庄战斗之后打了几次伏击,据说是消灭了七十多个鬼子,这个数字前二十集都是这样说的,到了二十集以后,可能导演也感觉到有点离谱,又变成消灭了三十多个鬼子,难道前边是二雷虚报战功,后来又查实了?
《历史的天空》中,国军用苏制T-34来对付解放军,另外解放军在抗战一结束就穿上49式军服。
《鹰隼大队》两飞机在近距离缠斗时,烈日下飞行员居然连护目镜都没放下,而且飞行速度已经到2.5马赫以上了,飞行员仍没戴氧气罩;飞机超低空飞行,掠过树顶,树叶都不带动的。明明说起飞的是歼10,但是给的特写镜头却成了歼7机的座舱……
《亮剑》里日本突击队不但戴上了装酷的风镜,而且用的是死敌美军的M3冲锋枪。
《誓言无声》中上世纪60年代人民警察就穿上了85式警服,开上了丰田面包车,老百姓用的人民币其中有几张是第四套人民币。
《突出重围》中,镜头徐徐转过,蓝军一方用以对红军进行精确打击的“地—地导弹”居然是S300,S300是防空导弹,居然有对地远程打击这个功能?
《突出重围》,“红军”团长的老婆喜欢“蓝军”团长,到了《DA师》就是师长的女儿喜欢上副师长了。
《长空铸剑》中,苏27战机做个转弯一翻身居然是3翼面整个一架苏35,变形能力果然够强大?肖师长亲自上35号机飞,但爬下来的时候变成了27号机?该师长上演“空中换飞机”的戏法?肖师长和成果在阅览室会面,肖师长正在看一本书,成果说:“想不到师长对编程也有研究”,肖师长谦虚道:“只是业余爱好。”然后两人谈起研究课题,成果说碰到了一个难题,肖师长内行地说:“可以采用多路径分流”,成果惊喜地说:“我也准备采用这种方法,但解决起来有困难。”肖师长说: “我正在看的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是介绍这个问题的,一定有帮助。”看到这的时候,不由肃然起敬,看看我们PLA的师长,对计算机有如此造诣。两人抬起书来一同研究,这时我看到了书名《大众软件》,更可怕的是,反映1999年时候的影片,看的居然是2003年第9期的《大众软件》……
还有,国内影视剧里几乎很难看到换子弹的镜头,无论是5发的三八步枪中正式,还是30发的捷克式歪把子,还有10响的盒子炮……战士们像是开了无限发子弹的“外挂”一样,打完一发又一发……手榴弹爆炸,非得弄一团火焰,非得弄几个人腾空而起,才叫“艺术”吗?军营里,非得弄几个美女军人,才叫军营吗?
一些军事题材影视剧工作者,专业的军事知识实在太贫乏了,甚至连基本的军事知识都是空白的。按理说,他们也肯定看过不少国外拍的军事大片,比资金投入,比题材的敏感性,比特效……肯定占劣势,但一般的军事常识,应该学习一下吧?没有瑕疵的影视剧是没有的,但要看这个瑕疵是笑话还是失误。
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军事题材影视剧作为一种可以承载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核心价值的作品类型,不应该在一种没有底线的情况下随意创作。当前一些军事题材影视剧存在着快餐化和过度世俗化的问题,更有与好莱坞大片趋同的危机,“越来越像,甚至是纯粹的模仿”。编导尤其痴迷于视觉奇观的营造和渲染,这就使得我们的军事题材影视剧无法在中国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只是沦为吸引观众眼球的赚钱工具。
来自:兵马司的语言世界
不怪士兵离谱只怪编导无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