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端宏斌
这几天互联网上刮起了一阵调侃“切糕党”的旋风,事情的起因是岳阳警方发布的一则微博。该微博说:
“村民凌某在购买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时,双方口角导致肢体冲突引发群体殴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轻伤,损坏核桃仁糖果约16万。天岳派出所将凌某刑事拘留,十六名新疆人员财物得到赔偿并被遣返回疆。”
此后岳阳警方又详细公布了这16万赔偿款的明细资料:
“第一项是人员受伤及补偿情况,伤者阿雷,医药费400元;伤者斯迪克,医药费700元。第二项是物品损失及补偿情况,损坏核桃仁糖果5520斤,96600元。第三项是摩托车损失补偿情况,被损车辆16台(系二手报废车),损失计6825元。第四项是16名新疆商贩的返程路费、误工费、营养费等等。上述赔偿总计15.2万元,已由平江县人民政府垫付。”
网友惊呼这切糕竟然价值这么高,往后宁可撞劳斯莱斯,也不敢撞切糕呀。
所谓切糕就是上图所示的东西,它的确切名字并非“核桃仁糖果”,而是玛仁糖。这东西是南疆的食物,所以在新疆并不常见。它属于古代的压缩饼干,据说是为了方便长途旅行而制作的食品,营养价值高,密度大,还能长期保存。虽说东西还不错,但不少买过的客户都心存余悸,不是针对切糕,而是针对卖切糕的新疆小贩。
切糕小贩最惯用的一招就是强买强卖,如果你问他怎么卖,他就说:“五块,五块”,其实五块钱只是一两。他这一刀切下去,少说也要好几斤。如果你觉得太贵了不想买,那是不行的,周围的小贩一起围上来,你想跑也没门。此时你只能硬着头皮买下来。久而久之,人们对新疆小贩充满了负面看法,没有人再敢去买他们的切糕了。这反过来又恶化了新疆小贩的生存环境,使得他们抓住一个客户就不顾一切的想要成交。最终演化成了暴力冲突。
在岳阳发生的小贩和村民之间的斗殴事件,就是由强买强卖所引发的暴力冲突。由于岳阳警方没有公布更加详细的资料,我们只能去推测事情发展的经过:
村民凌某在购买新疆小贩的切糕时,双方发生了口角,由于新疆人的抱团性格,其他小贩都围上来助阵。吃了亏的村民也不甘示弱,回去找人帮忙。于是双方爆发了大规模冲突。换做是其他省份的小贩,赶走也就赶走了,但问题是这些都是新疆人(可能都是维族),所以当地政府感觉非常头痛。最终他们商量出来的办法是,把切糕全部买下来,然后赔偿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以及路费,让他们赶紧回去。
当地警方可能觉得事情处理得很不错,于是把这件事发上了微博,没想到引发网友广泛的吐槽。网友不满的原因非常简单,新疆人(特别是维族)的口碑不是那么好,如果汉人和少数民族爆发了冲突,吃亏的每次都是汉人。长期的不满终于开始爆发,而切糕事件就是导火索。网友也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所以他们就很聪明的只调侃切糕,不谈其他。
切糕事件的本质就是民族问题,但是现在的舆论环境决定了,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没人敢公开谈论。不少人可能知道少数民族政策“两少一宽”,即对少数民族的犯罪分子要坚持‘少捕少杀’,在处理上一般要从宽。这从法律上确定了针对汉族的歧视性政策。但我不得不说,这一政策是有问题的。
任何一项法规政策,最终的目的肯定是奖励好人,惩罚坏人。如果奖励坏人,惩罚好人,那么到头来一定要出大事。不公平的法律,这本身就是在奖励坏人。某些小偷仅仅因为自己的民族身份,抓了就放,所以他一点都不担心偷窃失手被惩罚,这必然会助涨他的偷窃行为。与此同时,这一小撮坏人的不良行为,必将败坏整个民族的名声。人们一谈到某族,第一反应就是小偷、贩毒、不诚实、强买强卖。这样一来,民族还能团结吗?
民族问题根本就是无解的,看看现在世上那么多的战火和冲突,绝大部分都是种族之间的冲突。想通过某种政策来解决民族问题,到头来只会适得其反。比如,汉族搞计划生育,某些民族就不需要计划生育,这使得该族越生越穷,越穷越生。大量贫穷的年轻人,必定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使得一些汉族故意更改自己的民族。有研究说,到2015年,新生儿中少数民族有望首次超过汉族,0-14岁的人口中,少数民族比例有望达到50%以上。真的会有这么多少数民族吗?其实都是汉族人为了享受优惠政策,比如高考加分,硬把自己改成了少数民族。父母中只要有一个少数民族,孩子都是少数民族,这人口能不增加么?
对于一个完全无解,却又客观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的看法是,应该尽量的淡化民族的概念。我有不少朋友是少数民族,但是如果你不去查他的身份证,你根本就不会知道他是少数民族。这样一来,还有必要区分民族吗?我认为,全中国就只有一个民族——中华民族。要想解决民族问题,唯有淡化民族本身。
汉族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种的民族,历史上有过多次民族大融合,因此汉族还不如说是一个民族的集合体。取消民族政策,淡化民族本身,未来不再有少数民族,只有一个中华民族,这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