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9日 星期二

今年第一部满分动作大片出现了,但,我们看不到

连续两天头条都是《复联2》,菜再好吃也会吃吐吧。
今天Sir跟你们聊点别的。
同样是一部超级大片。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
这部由乔治·米勒导演,汤姆·哈迪、查理兹·塞隆等人主演的动作片,将于5月15号(也就是本周五),在北美公映。
从这两天反馈看,《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彻底征服了外媒。
烂番茄新鲜度98%,IMDb评分9.3。
所有(注意,是“所有”)的媒体都给出了满分。
《帝国》 - 5/5
诡异的想象力、目瞪口呆的动作场面、疯狂的幽默感与飓风之中依然坚实的表演功力,造就了《疯狂麦克斯》系列重启的胜利。
《CraveOnline》 - 10/10
实在是太xx棒了!这部片将重新定义动作片!
《BadassDigest》
动作片当之无愧的杰作,完全配得上一座小金人。
《Vulture》
汤姆哈迪先生,你唯一需要担心的事,是从此之后名声太响。
福布斯 - 10/10
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动作片。
好莱坞报道者
拍一部通篇都是公路追逐战、对白寥寥无几的两个小时电影更是需要真正的胆识和魄力,可是米勒做到了。
indieWIRE
《疯狂的麦克斯》把观众从那些愚蠢的动作电影里拯救出来了。在这个迫切需要它的时代,麦克斯再度崛起。
HitFix
彻底改写商业大片的定义。
还有影评人发推特说:
埃德加·赖特(《僵尸肖恩》、《世界尽头》导演编剧)已经看了三遍了,这基本意味着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片。
据说在洛杉矶首映式上,埃德加·赖特被问到观后感,他说:“我对这部片感到深深的敬畏。”(I am totally in awe of this movie.)
其完美程度甚至让作者David Ehrlich在自己的推特上拍马屁:本片完完全全让这个时代的其他“超级巨片”五体投地。
为神马这么好看?从外媒数以吨计的赞美口水中,Sir以为,说白了,就一个理由。
够硬。
导演本身就是硬汉。
乔治·米勒,澳大利亚最有名的导演,获得过三次奥斯卡提名和一尊小金人。
你没看错,他手里拿的是一个萌萌哒的企鹅。
因为帮他拿下奥斯卡的那部电影叫《快乐的大脚》。
除此之外,他掌镜的《小猪宝贝》也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但你可别被他温顺文雅的外表迷惑。
34岁那年,他从医生转行入电影圈,处女作就是R级暴力经典。
是的,《疯狂的麦克斯》。
该片仅35万美元投资,却带走了875万的票房,不仅成为当时最卖座的澳大利亚电影,并持有最赚钱电影的吉尼斯纪录数十年。
它成功地营造了一个荒凉的暴力世界,并充满雄性的疯狂侵略性,跻身一流影片之列。
著名漫画《北斗神拳》的灵感就来自于此。
漫画中核战争毁灭世界的末世世界观,皮衣牛仔服装风格,荒野废墟飞驰着改装车辆,甚至主角健四郎的性格设定,都由《疯狂的麦克斯》点燃。
在连续拍完第二部和第三部后,乔治·米勒本打算在2001年就推出第四部。
但因为当时911事件导致美元贬值,预算激增,一拖,就是15年。
这15年米勒也没闲着,他找来五名画手,完成了一共3500幅分镜头,还忽悠了老搭档Colin Gibson,设计出150多款疯狂大胆的特种战车。
这些车,每一辆都非常带感。
“和平使者”号汽车由克莱斯勒Valiant Charger和坦克合体组成。
Gigahorse号汽车由卡车底盘和两辆卡迪拉克拼接。
15年的筹备加上1.5亿美元的投资,就像“一些沸腾的东西被压抑了很久,反而看起来会更加疯狂和有趣”。
《疯狂的麦克斯4》就是一场“连续的追逐”,导演想看看,如果不断拓展和加大汽车追逐戏份的比重,影片最终会不会让人受不了。
视觉是重中之重。
米勒厌烦了“只要是未来乌托邦设定就玩褪色”的老套招式,偏要呈现超饱和的鲜艳色彩。
湛蓝的天空下,连续不断的橘色爆炸火光,极致的颜色,将撑破双眼。
它是以野蛮、原始、真实著称的世界末日。
龙卷风以时速100英里的超快速度推进。
说话是娘们爱干的事,主角汤姆·哈迪全片台词不超过20句。
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振聋发聩的爆炸。
也许你已经厌倦了如今好莱坞满坑满谷,华丽精致的CG特效。
随便拐进哪个大片片场。
看到的不是这样:
就是这样:
但《疯狂麦克斯4》完全逆流而上。
在这部几乎两个小时都是爆炸和追车场面的电影里,只有不到2成的特效是由电脑制作。
主要集中在纳米比亚的自然风光,去除道具以及塞隆的假肢。
剩下超过8成的场面,全都是实拍。
影片在去年西南偏南电影节上率先公开一些片段,放映厅中一名男观众忍不住站起来提问,“你怎么能拍出这种镜头?”
提问的不是别人,正是著名导演、cult片爱好者、兼昆汀好基友罗伯特·罗德里格兹。
“我想拍的是一个老派(old-school)动作片”,乔治·米勒说:
“这不是一个CG电影,我们不会违背物理学。”
《速激》又躺枪了。
在《疯狂麦克斯4》的幕后制作视频里,充斥着各种硬仗。
真爆炸。
真追车。
演员个个成龙上身,上演各种高难度的体位。
这种玩命精神已是系列传统,1981年的《疯狂的麦克斯2》拍摄过程中,就有两名演员身受重伤。
导演要的就是原始的,粗糙的,杀气腾腾的生命力。
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注重细节。
片中所有的道具和人物,不管大小,戏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导演要求,在片场随便拿起一个道具,道具制作师或者使用该道具的演员,就得说出它的背景故事。
比如在预告片中的吉他手。
他在大家战斗时弹吉他。
这可不是为了好看。
米勒的解释是,战争中需要有一个能覆盖打斗噪音的声音,才能激励士兵战斗,所以这个角色的吉他是用医院的便盆和一把双颈吉他改造而成。而他也处在打斗中,所以需要武器,这就是为什么吉他会喷火。
电影中不能出现不该有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较真,所以《疯狂的麦克斯4》制作周期极为漫长。
第一轮拍摄早在2012年就已经完成,但是之后的补拍、后期制作耽误了大量时间,最终导致影片要在今年暑期才能亮相。
当然,最后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Sir想特别提醒,这可不是一部只有男人才有反应的动作片。
片中这位剃着平头、安着机械手臂的沙漠女王,正是查理兹·塞隆饰演的费罗莎。
她将独自带领五个拥有生育能力的女人横穿沙漠,保护着末日最珍贵的资源。
据@时光网的评论:
电影里虽不乏激发雄性荷尔蒙的大片场面和动作戏份,但是能力强大、性格独立的费罗莎才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支撑点。
费罗莎这个形象是银幕上最彪悍的女人之一,能与之相媲美的,只有《异形》女主角蕾普莉。
难怪《娱乐周刊》说:“这是一部充满女权主义的电影,比起男性观众,女性们更应该看。”
可惜的是,如此硬爽(该词由Sir发明,你们写作文时可别用)的猛片,因为尺度问题,注定引进不了。
从大银幕挪到小屏幕,快感肯定大打折扣。
我们连引进的《复联2》都被体制钳压,不得不享用“你这个老伙计”这样的蹩脚翻译。
在中国,当一个影迷,太难了。
哎……
小时候,幸福是件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件幸福的事!扫码关注小雨点儿的微店。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