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9日 星期日

​四川凭啥子?

 身在锦绣温柔乡里的四川人,怎么也没料到,居然有一天,电子信息产业会为全省的支柱产业。

以前的四川不是这样子的,以前的四川,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四川这块地方气候极好、土地肥沃,按《东华录》里记载:各省旱灾次数,以四川为最少,陕西百年内灾荒九次半,四川每百年尚不到半次。

四川人主要住在盆地区域,因为秦岭挡住了寒流,高山锁住了湿雾,因此四川多阴雨、少霜雪,全年无霜期330天以上,夏天平均气温25-28度,适合各种动植物的生长,也使女生们的皮肤异常白嫩。

今天在四川,你把佛手瓜的种子往地里随便一扔,它就蹭蹭蹭地长起来,没几天就长得老大,跟磕了药似的,甘肃人要是看到这番光景,非得哭出来不可。

插一句,四川女生出四川后皮肤也会慢慢变差,事实证明环境是影响人、塑造人的基础,普通人难以对抗环境(命运),只能适应环境(命运),能对抗环境(命运)的都不是普通人。

战国时四川就有不少人口,公元前256年,秦国太守李冰和他儿子两人率大家修好了都江堰,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分洪减灾,引水灌田,使成都平原三百多万亩土地变成可控良田,四川的农业基本盘就稳住了。

到汉代时,按公元2年的统计,四川这块有400万人口,成都就有38万人,而这时全国才6000万人,四川已位居全国人口第二位,但还能通过长江运大米出去,养活其他省。

古代四川主要靠农业过活,也有丝织、造纸、雕版、井盐、漆器、采矿等产业,最重要的税种一直是茶,其中雀舌、片甲十分有名。那时要把茶叶运往西北、康藏等地,跟游牧民族换战马、牛羊,相当于储备外汇。宋朝就在成都专门设立了茶马司,你去丽江时,总有人忽悠你骑马走“茶马古道”,其实就是骑个瘦马走一段破路。那个茶马古道是从成都延伸过去的,云南那段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除了茶业,四川另一个财政法宝就是蜀锦,蜀汉时全境养蚕宝宝,各市大街小巷到处是织布机的声音,光成都就有织工7.6万人,

蜀汉商人会顺着长江从成都漂到江州,沿三峡到东吴的江陵、夏口、建邺,在这里搞蜀锦批发,分销到东吴和曹魏。诸葛亮的北伐资金,主要就是靠卖蜀锦赚来的,到蜀汉灭亡时,库存的蜀锦绸缎依然有20多万匹。

四川省的纺织业,直到明清时期才被东南浙江抢走了生意,宋朝时还要每年从四川掠走布帛绞锦约110多万匹,四川人本可以过着休闲快乐的日子,他们可以在盆地里喝喝茶、啃啃兔头(兔兔那么可爱!)、听听小曲、耍耍朋友,过着富有生活气息的太平日子。

但四川独特的地理环境,既给了四川优越的生存基础,也深深伤害到了四川百姓。

现在西安到成都的高铁,只要4小时左右,武汉到成都的动车,大概9小时。在古代进出四川,要艰难百倍,大家看四川的地形图,这里相当于被高山围起来了,中间开了个富饶的基地可以发展,但要跟外界联系,也相当困难。

把门一关,就能自己过日子,能保证自给自足,所以诸葛亮建议刘备在这开基地,三分天下,这也是四川历史上形成十几次割据局面的原因。

四川的西面那山高得跟绝境长城一样,就死了这份心吧,南边的贵州看起来没什么油水可捞,历史上的四川就主要靠跟北边和东边的人过日子打交道。

四川人要跟湖北方向的人做生意,就往东沿长江走水路,刘秀派岑彭灭公孙述,刘备从荆州入川灭刘璋,都走这条路。

四川人要跟陕西方向的人做生意,就往北从高山中间穿过去,这山就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历史上陆续形成了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洋巴道八大交通线,古代人在八条要道上要修栈道才能通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指这个,不过历史上并没有这段典故,这是元代人编的艺术作品,其中子午道离西安最近,但最难走,行军容易产生损耗,魏延的五千人也很难拿下城墙跟我脸皮一样厚的西安,所以《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走子午道取汉中的建议,而大名鼎鼎的剑阁关,就在金牛道上,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路线,则是子午道(我写湖南时写错了,杨贵妃吃的荔枝那时来自四川)。

大家都学过李白的《蜀道难》,蜀道就是上面提到的八道统称,其中又分为秦岭四道和巴山四道,秦岭四道指翻越秦岭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巴山四道指翻越巴山的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洋巴道。

秦岭四道与巴山四道,图源来自地球知识局,这个公众号做图厉害

陕西人进四川得穿越两次大山,来回四次,个个都是户外运动狂魔,出趟门真不容易。

还有一个重要的地理概念大家知道一下就行,就是陕西人住在关中平原,四川人住在四川盆地,这两货中间夹了一个小盆地,叫汉中盆地,中间有一座重要的城市叫汉中,这块地资源充足,可以打野发育,但凡想要在四川割据,就会拿下汉中,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历史上会反复争夺汉中,为了防止四川闹独立,汉中就必须划分到陕西。

上面介绍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为什么会发生四川后面的两次大悲剧。

因为进四川难,出四川也不容易,对普通人来说,四川是一个被锁死的地方,古代遇到兵灾时很难逃出四川。

四川好比只有几扇门出入的房子,要是有人把房门锁死了,大家就只有等死的份了。

四川这个名词起源于宋朝,当时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后改为益、梓、利、夔(Kui,二声)四路,称“四川”路,从那以后,四川这个名字就定下来了。

四川的第一次大悲剧,就是宋亡时蒙古人对四川的大屠杀。

1236年,蒙古三路大军攻南宋,东路攻淮扬、中路攻襄樊,西路攻四川,窝阔台之子阔端负责西边这一路,南宋名将曹友闻战死阳平关,成都陷落,阔端纵兵屠城,兵退后知府贺靖收敛尸首,光城内就收了140万具,杀得血流成河,成都沦为鬼城几十年。

南宋初年四川有264万户人口,到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四川全省被杀得只剩下十二万户,大概从1200万人,杀得只剩80万人。

四川从唐朝到清末,1300年时间一共出了25个状元,其中唐代5人、五代2人、宋代到达鼎峰13人、明清两朝各只有一名状元,就是被蒙古人杀得文脉都断绝了。

苏轼见到的四川人,跟我们今天见到的四川人,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宋之前积累的文脉被一次性摧毁。

因为四川失去了大量人口,到明洪武十年,四川有70%的州被降级,37%的县被撤办。

明朝刚建立时,全国总人口约6000万,但浙江就有1000万人,江西有900万人,占全国三分之一,那时这种情形叫“地倾东南”,四川山东都没什么人,政府只能有计划的移民,《内江县志》就记载大量湖广黄州府的人移到四川居住,《泸县志》也记载了一模一样的事情,原文说“移麻城孝感之民,以实富、荣二邑”,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波湖广填四川。

花了两百多年,四川才恢复了一些元气,人口上升到六百万左右,明末时又遭到连续屠杀。

明末时,张献忠在武昌称王后,被左良玉追着打,就于崇祯十七年带兵进四川,在四川三年,从涪州一直杀到成都,随后清军入四川,又大杀一阵。

大部分历史资料认为四川人是被张献忠杀光的,小部分资料认为清兵杀了大半,又嫁祸张献忠,那些资料实在太惨烈,文字间沾满了鲜血,打开就能听到几百年前惨烈的哀嚎声。

我个人判断,张献忠和清兵都有滥杀的嫌疑,这次屠杀比蒙古人还狠,杀到1659年,四川温江县统计全县只剩54人,1659年,全省只有8万人(也有资料说最后还剩50万人),而万历六年时,四川统计有六百万人,可以说将全四川都杀光了,古代四川人被杀到灭绝。

由于人被杀光了,城市变成了丛林,四川到处是凶猛的老虎。

1682年,四川荣昌知县张懋带着七名随从到荣昌县城赴任,发现全城死寂,空无一人,杂草长得比人还高,突然从草丛里跳出一群猛虎,将张懋的七个随从吃掉五个,吓得知县大人魂飞魄散。

四川南充县在顺治年间,第一次招来移民506人,结果被老虎吃掉了228人,第二次又招来74人,又被吃掉42人。

但四川这块肥沃的土地不能就这么放弃,于是开启了历史上第二次长达两百年的湖广填四川。

这次填四川有点像美国的西进运动,移民到达四川后,发现千里沃土都没有人烟,你只要拿着竹签和木片写上自己的名字,往地上一插,那块地就归你所有,最早到四川落户的人,虽然冒着被老虎吃掉的危险,但一家随随便便就能占下几百上千亩地,轻易就成了大地主。

康熙年间只要跑去四川就能从农民变成地主,晚些进四川的家庭就没有这么好福气了,乾隆年间,四川荒山野岭也开垦完毕,错过时代红利期,后来的人,要么只能占一小部分地,要么成为佃农,到同治年间,随着土地分配耗尽,湖广填四川运动才终于结束。

经过两百多年的休养生息,到处是老虎的四川省,人口从康熙二十年(1681)的约50万人,恢复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的1000万,嘉庆时已跑到2000万,大清灭亡前1910年,人口上涨到4800万。

坏消息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四川人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乾隆十四年(1749)四川有250万人口,耕地约4595万亩,人均耕地18.33亩,当时全国人均耕地是7.16亩,四川远高于平均线,到1910年,人均耕地只有1.81亩,达县、雅安、眉山人均耕地甚至低于一亩,而此时全国人均耕地是3.95亩。(《晚清四川农民经济生活研究》)

那时粮食产量低,平均亩产只有100多斤,四川人均粮食只有216斤,1910年时,就是把所有四川的土地全部拿去种粮食,也会有一半人挨饿,但四川这时还种着46万亩烟草, 70万亩甘蔗,952万亩鸦片,占总耕地的11.5%。

这里必须要重点说一下鸦片问题。

农民们愿意种鸦片,是因为鸦片的利润是小麦的1.8倍,官员愿意种鸦片,是因为得靠这个收税,据重庆税务司麦嘉林的统计,四川清末时每年输出鸦片值为1200万海关两,靠这个平衡四川贸易逆差。

其实林则徐销烟这种事的本质,是回击英国人的贸易战,中国大陆在清末时有不少地方种植鸦赚钱,四川1911年禁种鸦片,1917年恢复,直到建国后才彻底消除鸦片问题。

1949年建国时,四川有5700万人口,整体经济十分原始落后,工农总产值仅4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占36亿元,占83%,工业产值才7亿元,仅占17%,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农业大省。

四川仅有的一点工业也集中在重庆,1944年,四川共有2382家工厂,重庆就占1518家,占比63.7%,分布在其他城市的,加起来才864家。

这些工厂也都是些简单的造纸、制糖、肥皂、电灯、玻璃、陶瓷、纺织业等,生产最廉价最初级的工业品,一年产钢不到1万吨,棉纱1.2万吨,发电量仅14700万千瓦时。

交通也十分落后,此时也没人去爬秦岭四道和巴山四道了,进出四川靠长江水路和川陕公路------工业集中于重庆就是因为长江的原因,“通江达海”的重要性我就不重复了------川陕公路全长8500公里,路况极差,能长年通车的不到一半,单程要走十几天,送封信平时要几个月。

可以说1949年的四川,除了农业,几乎一无所有。

不过那年头除了东北三省,全国各地都一样,不要怨天尤人了,撸起袖子从头干吧。

四川那时候底子薄,产业链差,捞不到好产业,一五时,国家156项重点项目,四川只拿到6项,694项建设项目,四川也只拿到16项,相较全国,这时候的四川发展极缓慢,到1964年,四川GDP达到了7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还是最高达44亿元,第二产业15亿元,第三产业16亿元。

为什么要突出1964年呢?因为在这之后,四川省安身立命的基础将发生质变,并一直影响到现在。

全国大三线建设开始了!四川是当时的第一重点省!

2021年春节的热映电影《你好,李焕英》,里面出现的工厂背景,其实就是一座三线846兵工厂,也是1964年建设,所以里面一群东北人出现在了湖北襄樊,咣起咣起说着东北话。

之所以出现三线建设,是因为中国在建国时,选择了苏联做老大,以抗美援朝为代价,拿到了苏联了156个工业项目,为我们这个纯手工原版农业国打下了工业基础根基,之后,苏联意图像控制东欧国家一样牢牢控制我们,为了维护最后的主权,中国拒绝了苏联的无理要求,导致中苏关系破裂。

这时候我们中国是同时得罪了美国和苏联全球两大帝国,形势十分危急。

而且中国当时正在研制原子弹,已到了关键时刻,美苏两国为了阻止中国研制出核弹,同时给中国施加巨大压力,为了自保,中国只好将离海岸线、边境线近的工厂都迁往内地,当时中国的工业集中在东北和沿海,纷纷往中西部搬迁。

越往西就越安全,中部和西边这些省份,统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叫小三线。

所以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时,民众才会这么欢欣鼓舞,有了原子弹,就有了国际尊严,有了自主发展的权利,不用再受美苏的摆布。中国不再是任何人的小弟,发展的天花板也不再受限。

四川的工业基础,就得益于大三线建设,拿到了巨量资源,奠定了四川今天的经济格局。

整个三线时期,四川接收了从沿海迁过来的企事业单位163个,兴建军工单位123个,配套的原材料、机电等单位350个,共计固定资产210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248个。

建成了重庆兵器工业基地、西南铝加工厂、自贡电焊条厂、绵竹东方汽轮机厂、资阳内燃机厂、重庆热工仪表总厂、峨眉铁合金厂、长江起重机厂、长江挖掘机厂、峨眉水泥厂、江油长城钢厂、乐山轧辊厂、攀枝花工业基地、自贡长征机庆厂等等,为四川带去了欣欣向荣的工业资产和科研院所。同时为四川建设好了成昆铁路、川黔铁路、襄渝铁路,这些铁路使四川人终于能方便出入。

负责搞定歼20的大名鼎鼎的成飞,前身是132厂,也是1964年建成的。

整个大三线时期,全国工业投资的八分之一,国防军工投资的四分之一集中于四川,到1978年,在整个四川共投入了380亿资金,四川工业产值的占比,从1964年的46%,猛地跳到了1978年的64.6%。

美苏对中国的强势施压包围,对于部分省份可能是一次磨难,但对于四川,则是因祸得福,四川就此迈进了工业化的进程,和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挥手告别。

到1990年代时,历经二十多年发展,四川工业门类相当齐全,已经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重工业体系,和以纺织、丝绸、皮革、造纸、食品、仪表、为主的轻工业体系,航空、航天、核能、电子、光机、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等科技领域领先全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总值占全国第二位。

不过四川当时的好企业还是以国企为主,好多都是军工企业,普通人根本进不去,1991年末四川开始推动军转民,后来全国闻名的长虹集团、长安汽车、嘉陵摩托、前锋电子开始转型(重庆后来直辖,部分企业就不算在四川了),1992年全省全民所有制企业达731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73亿,集体工业企业135620家,实现总产值566.8亿元。

这种程度的工业化,对于四川当时一亿左右的人口体量,还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四川年轻人的就业要求。

现在的四川有了火车,出远门方便多了,本地不够吃就去外地找活路,于是诞生了1990年代至今还在发生的打工潮。

四川省跟湖南省一样,都是中国的外出打工人大省,现在深圳的外来人口里,前五名分别是湖南、广西、江西、湖北、四川,就是打工人向南方流动的结果。

全四川除了成都,其他市都算不上富裕,绵阳、宜宾、德阳、南充、泸州、达州、乐山、凉山州、内江、自贡、眉山、遂宁、广安、攀枝花、广元的老乡们,不能光低着头刨食,日子要想有盼头,还得出门打工啊。

四川年轻人外出打工比例极高,像资中县太平镇、中江县通山乡、蓬溪县新会等,外出务工率超过50%,金堂县竹蒿镇甚至70%的人口在外地务工。

这种情形跟我们湖南的局面差不多,只有到过年的时候,全家人才会团聚在一起,村子里才有年轻人出现,其他时间,各村镇都只有老人小孩走动,我老家农村现在还时常发生老人去世几天才被人发现的现象,有一名老人喝酒后失足掉河里淹死了,两天后才被人发现。

千里迢迢外出打工的心酸故事,请参阅我的《中国工业三十年》、《深海》两篇文章,这是一段社会撕裂的转型期,打工人忍受着混乱时代妻儿分离的漫长痛苦,在工地车间辛勤劳动,三十年时间,给了自己全家一个活命的机会,也像投尽熔炉的枯枝,为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出微薄光热。

四川外出打工人数,37%去了广东,12.7%去了浙江,5.45%去了重庆,4.7%去了上海,3.45%去了北京。外出总人数从巅峰时每年2000多万,逐渐下降到了今天的1000万左右,这中间有两大原因,一是四川的本土经济比几十年前好了许多,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二是重庆被设为直辖市,部分打工人不算在四川省里面。

重庆被设为直辖市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三峡工程。

三峡大坝建成后,预计将有129座城镇被淹,产生113万移民,1982年国务院提出搞一个三峡特区出来安置移民,直属国务院领导,后来发现《宪法》规定一级行政区只有省、直辖市、自治区,便从1985年开始筹备三峡省,共计三市二十八县共1760万人口。

后来经过长期论证,发现设省这个方案也不太合适,1992年,学着浦东新区的经验,将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地区等搞一个三峡经济开发区,1997年,为了方便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规划管理,也为了带动川东地区经济发展,解决四川辖区过大、管理不便的问题,正式将重庆改为直辖市。

重庆就这样分走了部分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成都和重庆从此为了到底谁美女多,谁火锅更好吃撕逼到现在,而普通四川人民,该打工还是得老老实实打工。

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到达巅峰期,共2.53亿,2015年是中国人口流动的拐点年,下跌到2.47亿,从此流动人口一路下滑,四川则是从2011年开始回流。

流动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经济开始向好。

1998年时,成都GDP 962亿,上海3801亿,相差4倍,2020年时,成都GDP1.77万亿,上海3.87万亿,只相差2.18倍。

四川经济变好,能在家门口找到活路,谁愿意离家千里,从2011年起,四川平均每年常住人口增加37万人。

四川发展起来的新经济,主要解决的是新青年的就业问题,外出打工的其实还是那一波人。

他们已经老了。

2020年四川省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平均年龄高达40.2岁,男性占65%,女性占35%,平均月收入仅4042元,念过大学的仅占4.4%,念过高中的占14.3%,绝大多数是初中学历,占64.6%,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16.7%。

为了家里人能生活得更好,这些人还将在工地、生产车间、服务业奉献着自己剩余的劳动时光。

这些年,普通四川人能明显感觉生活质量慢慢变好,那四川经济是怎么起来的呢?

一部分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四川政府抢抓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争取到了富士康、纬创、一汽大众、德州仪器、京东方等一批大企业到四川投资建厂,并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企业跟进四川,这些企业的不断发展为四川经济持续输血,比如京东方就在2020年2月,在四川的B11OLED工厂新建了10条新的生产线专供苹果,还将提供从面板到模块的整条组装线;比如德州仪器2010年入川,投资16.9亿美元,在成都高新区建立中国内地第一家晶圆厂,成都在那时就成为集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世界级基地;再比如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内的富士康基地,2011年时就生产了全球一半的IPAD,2020年智能手表出口破百亿大关,光这一个生产基地,就提供了十几万就业岗位;成都的龙泉驿汽车产业,更是朝着5000亿的产业集群在发展。

这些入川的工厂将为四川带来新的就业、税收、基建、产业链,使四川经济益发良性。

另一部分是四川将大三线建设积累的产业链发展放大,形成了四川今天的支柱产业。

对,说的就是你,电子信息同学,不要东张西望了。

普通人说起四川,印象中只会想起熊猫、白酒、九寨沟、峨眉山这些,但其实四川今天的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核技术及新能源六大领域,白酒所在食品饮料还不是四川现在最核心的竞争力。

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川经济的中流砥柱,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就突破了万亿元大关,是四川第一个万亿产业,当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设备制造业实现主营收5342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4918亿元。

虽然四川号称六大产业,其实电子信息产业在当中是巨无霸的存在,我没找到最新的各产业占比数据,但在2017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到电子信息占到了56.9%的工业总产值,而高端制造设备,只占12.3%,航空航天,只占1%,先进材料,只占12.6%,生物医药,只占16.8%,核技术及新能源,只占0.3%,电子信息产业对四川的重要性,简直呈碾压状态。

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正朝着数字家电产业链(长虹、九洲)、集成电路产业链(英特尔、中芯国际、宇芯、华为、虹微、国腾)、软件产业链、网络通信产业链(长虹、迈普、大唐、中电科技)四大细分领域狂奔。

四川的装备制造业,则向着:大型发电成套设备及输变电设备产品链、大型冶金化工成套设备为代表的重型机械及容器产品链、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产品链、机车车辆产品链、大型石油天然气钻采成套设备及煤炭综采设备产品链、航空航天与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成套设备产品链、数控机床元器件产品链、大型环保成套设备产品链发展,还将集中打造轨道交通、航空与燃机、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智能装备等基地。

四川的生物制药,正在建设新药创制全链条技术平台、成果交易平台、创制产品申报服务平台、创制成果临床应用平台进发,预计到2025年,形成500亿元产值。

另外几大产业我就不详写了,大家知道四川的前进路线大致往哪个方向就行,如果实在记不住什么对四川最重要,记住电子信息这就行,不要总以为是功夫熊猫。

四川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四川各地人神共愤的“成都省”,其他城市的人都认为成都市吸血太过份,限制了各城市的发展。

打开2020年四川各市的GDP数据,发现确实差距巨大,第一名的成都17716亿元GDP,第二名的绵阳3010亿GDP,连成都的零头都不到,其他各市更加堪忧。

不过这种现象,不只是四川一家,全国各省都在执行强省会战略。

做强省会,是各省竞争时,为了拥有一个强有力的资源配置中心,而发展出来的经济手段,成都、西安、武汉、长沙、郑州为了抢夺年轻人才,都在各省纷纷做大。(济南:你们先聊......青岛:济南兄弟别走啊,再聊会......)

像长沙占到了全湖南GDP的27%,西安占到了全陕西的36%,武汉占到了全湖北的35%,郑州占到全河南的22%,成都占到全四川的36%,算是一个正常数据,四川人民不用太激动。

再说纵观全世界,各大城市都是这样慢慢发展起来,现在中国各省大都市圈的形成已经是历史潮流,四川人与其想着骂成都,不如想着怎么成为成都人还现实一些,打不过她,就加入她吧。

按我们在山东篇讲的那样,山东像德国,那四川,则有点像西班牙或法国。

比如成都可以对比巴黎,五粮液对比82年的拉菲,都是旅游圣地,两个地区都是两面环水,一个被大西洋包围,一个被金沙江包围,面积也差不多。

冷静想一想,四川压制西班牙将来还是挺有希望的,西班牙现在GDP总量1.28万亿美元,2020大跌11%,四川7513亿美元,暂时是西班牙的一半多一点,放在全世界大约20名的样子,不过现阶段此消彼长,四川在撒腿追赶,另外西班牙旅游业占GDP比重太高,强国必须要有制造业支撑才行,旅游业占比太高不是好事,再加上加泰罗尼亚随时有分裂危险,西班牙是西欧发达国家里比较危险的那个。

但四川要超越法国还是很难,法国2020年经济萎缩8%,达2.6万亿美元,是四川的四倍,比如汽车行业,四川一年差不多生产110万辆汽车,只占全国的4.3%左右,而且大都替人代工,没有自己的优质品牌,而法国拥有标致、雪铁龙、雷诺三大汽车品牌,PSA集团2020年全球总销量达250万辆,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双方差距甚远,更不用提法国还有各种垄断级别的奢侈品、化妆品、航空、轨道交通等等。

四川要超西班牙,二十年内有望,要超法国,则要在发展顺利的情况下,再走三四十年了。

不过我们的四川人民,既然已经看到了方向,路在自己脚下,就大大方方地往前走吧。

来源:卢克文工作室 微信号:lukewen198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