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美媒告诫外国人:在中国职场 慎发微信语音信息


美国媒体Quartz 17日发布了一篇署名为Zara Zhang的文章,告诫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使用微信聊天时,不要随便发语音,除非你是聊天对象的领导。
文章称,在中国职场,很多人会使用微信进行工作上的沟通交流,而非邮件。
而像下图这样的聊天情况,则很可能会激怒信息接收方。
为什么呢?文章列举了几个理由。
首先,并非所有场合都适合听语音,这会让接收信息方觉得很麻烦。
假如你收到微信语音的时候正在一个嘈杂的地方,就需要把手机贴近耳边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听;如果你在图书馆,就需要插上耳机;如果你在开会,就要等到会议结束……
其次,用语音发送的信息无法进行搜索,如果哪天想起来要查找某条聊天记录,根本找不到。
而且,尽管微信有将语音转换成文字的功能,但只针对普通话。不要说英文了,就算是中国的方言甚至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都无法识别。
此外,微信的语音没有暂停功能,如果你错过了某个重要的单词,就要重头开始听。
最后,如果没有WiFi,语音比文字会消耗更多流量。
文章总结说,在聊天时发语音,本质上就是方便自己,麻烦别人。你给一个人发语音,其实就相当于告诉他:“我比你更忙,更重要。”
所以,语音几乎都是在不对称的关系中使用的,比如领导对下属传达指令。
文章提醒外国人,在职场中使用微信时,除非你是聊天对象的上级,否则慎发语音。即使你想说的话再长,也得耐心地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
而且,最好一条消息就把话说完,不要分成好几条短消息发送,这既减少了信息接收方的手机震动次数,也节省他们的手机电量。
如果出于特殊原因必须要发语音,比如消息比较紧急而你又正在开车,或者手指受伤无法打字等等,那么就一定要先向对方道歉并告诉他你别无选择。
不得不说,这篇文章所罗列的观点基本都说到了点子上。
随着微信的普及,当下中国的社交礼仪已经多了一条:尽量别发2段以上60秒的语音。这不仅仅是针对职场,日常社交也一样适用。
许多中国网友都表示无法忍受语音信息,尤其是一言不合就发60秒的。
原因和文章里说的差不多:
很多场合不适合听语音,很麻烦;

听到一半一不小心点错了,还得重新开始听;

虽说有转换文字的功能,但如果对方普通话不标准就只能靠猜;
同样的信息量,文字可以在几秒内看完,语音却一定要从头到尾听60秒才行,太浪费时间;
再遇上一个表述能力差的,说话带各种语气词的,简直分分钟暴走。
最后,在一条60秒和6条10秒的之间,网友含泪选择前者……
说到底,语音信息不仅仅是地位的象征,还是关系亲疏的体现。
许多网友表示,即使领导发来100条60秒语音,自己也只能一边腹诽一边听完;
而关系近的朋友和家人发来的语音,自己不仅会认真听,还觉得声音能传递出文字表达不出的东西……
所以,其实人和人交往貌似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交流之前先掂量一下彼此之间关系的亲疏就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