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饭大家聊到一个事,网易CEO丁磊对于高考选专业明确表示不好看金融会计,但是看好生物医学、材料、化学等专业。他认为会计、金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再去读金融那就是华尔街的农民工。
这让我们摸鱼人、搬砖人,情何以堪。。。
在高考选专业这件事上,一向有“生化环材,四大天坑”的说法,也有一个说法“穷码农,富金融”,像丁磊这样的互联网大佬们起家可不是学生物医学材料化学的:
Jack 马:英语
小马哥:深圳大学计算机
刘强东(京东):人大社会学系,后自学计算机专业
李彦宏(百度):本科北大图书情报专业(即信息管理),硕士毕业于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
黄峥(拼多多):浙大计算机专业
丁磊(网易):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
张一鸣(字节跳动):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
王兴(美团):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
宿华(快手CEO):清华大学软件工程
雷军(小米):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长达20多年的科技狂潮,大佬们学计算机软件大大提升了成功的概率,就算丁磊学的通信工程专业,也属于大TMT板块。虽然不是每一个码农都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是整体来看,学计算机的小伙伴们状态是:
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不靠家庭背景,踏实干活拿钱就多。
丁磊自己也敲过代码,现在功成名就,财富自由,有更高的追求很好理解,咱们前面也聊过,现在超级有钱人都追求攻克癌症、保护环境、探索宇宙、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之类的目标,但是这个职业发展建议真的是有点误导人。
一门学科对社会的重要性和给个人带来的财富回报,是两回事,大部分人的目标都是想做一个小平民,开开心心地过自己幸福的小日子。想让自己过的好一点,吃穿用好一点,睁眼生活就得用钱。
我们当年最大的笑话就是“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说白了主要就是因为没钱。生物学领域的大牛人施一公,好不容易才把诺诚建华折腾上市,但是这样顶端的人毕竟是少数,一个更好的参考标准就是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从中计算出一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水平。
上市公司的薪资观察咱们做过很多期了,为什么大家都扎堆去搞金融行业,就是因为这个行业比较挣钱。先上个图,这个图是按照薪资排名从上到下排序,越往上代表薪资水平越高:
从2010年到2020年的11年间,银行业的薪资有10年是排名第一,只有在2015年排名第二,2015年排名第一的是以券商为代表非银金融行业。
丁磊说再去读金融那就是华尔街的农民工,从薪资水平上来看,一个金融民工的薪资等于三个后排行业民工的薪资,同样是搬砖,为啥不选那个薪资高的呢。
选专业要考虑到投入产出比的问题,生物、化学、材料这些偏向于基础研究的学科,投入周期长,产出低,要在实验室耗很久,头发熬白了,也不一定有成果。
这就跟现在大伙对医生这个职业的吐槽一样,花十来年时间成为一名医生,出来之后,待遇不高,还全是风险,有可能被医闹。我认识的医生朋友,经常跟我吐槽他们都快活不下去了,问我还有没有机会能进金融行业拼一把,不少人想当医药研究员。
对大部分人来说,除非特别强的兴趣,选专业的时候可能还是听家长的话比较好,家长都是过来人。之所以会有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其实就是市场经济在大家择业里面的一个自然选择。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一个人的收入与自己的奋斗和历史的进程都有关,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差距要比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差距更大。打工人还是得靠自己加油💪!
@组织二号头目:今天武大教授写了封公开信,主要是鼓励大家去积极报考“天坑专业”,生化环材,还有土木,信里边有句话:“其实,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什么专业都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学习,工作,没有轻松的,当你看到一个职业说薪水高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他们背后的付出。”
我感觉这位教授其实并不了解人才市场,我每年去招聘,了解点,可以给大家分享下。
1、如果一个专业必须做到顶级才有饭吃,我建议绝大部分人不要去尝试报考,因为90%的人最后都是行业里普通的那一部分,很多专业根本不是普通人能玩的,比如生物,真的是前1%的人的专业,你如果读不到全国最好大学最好的生物系,真不建议随意尝试。
2、教授可能不太懂,市场需求跟你的付出关系其实不太大,选择远远大过努力。以我面试过的人为例,一个学物理的哥们博士毕业后去互联网大厂做基层员工(不要觉得奇怪,这类人很多,主要是中国博士太多,每年还有大量读成回国博士),主要是他做的项目要求很高的编程能力,相当于读了一个计算机本科。他跟我说观念一转弯,收入翻了四倍。
当然了,并不是说大家要听我的,报考天坑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跟这个专业毕业的人沟通下,或者上网查下,别一感动就报了,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再买衣服剁手:那些教你就业指导的老师可能从来没有就过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