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言疯语何成体统:来看一篇特别有意思特别好玩的研究!研究包括中国男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差异,样本覆盖4所双一流、18所双非和8所专科院校,包括22个省份、26座城市,回收了14418份问卷,严格审查后获得9775份问卷。我挑了几个有意思的点大家一起看!
1.对于女性而言,虽然恋爱意愿略高于结婚意愿,但两者比例都显著低于男性,呈现出不协调的两性婚恋预期;而男性的结婚意愿远超于当前的恋爱意愿。(见图一)值得留意的是女大学生正向结婚意愿,即结婚的意愿,仅为48.96%,远低于男大学生的74.14%;且男大学生学生的理想子女数和意愿子女数都略高于女大学生。
2.大学生恋爱的促进因素中,男大学生对于“满足生理需求”、“寻找潜在的结婚对象”远大于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受小说、电视剧或社交网络等影响,对恋爱有憧憬”的因素远大于男大学生。(见图2)
3.大学生恋爱的抑制因素中,女大学生对于“享受单身或低恋爱欲望”、“谈恋爱太消费时间或精力、优先学习、工作以提高自己”的原因大于男大学生,而男大学生对于“谈恋爱有经济压力”远远大于女大学生。(见图3)
4.女大学生中,以受教育程度与经济支持所衡量的家庭背景与不确定的结婚态度呈现“U”形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家庭环境较好、学历较高的女大学生,和家庭环境差、学历较差的女大学生的结婚意愿都比较低,中间群体结婚意愿相比较较高。
5.在结婚效用感知中,男大学生“婚姻是人生的必选项”占比55.88%、“需要通过结婚生育孩子”占比33.37%,远高于女大学生的29.23%和17.49%。看得出来,女大学生对婚姻效用的感知集中在前述的情感价值中,而男大学生的婚姻观念更传统。(见图4)
6.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的平均意愿子女数为1.36,50%大学生的意愿子女数少于2个。而且大学生展现出一定的女孩偏好,在理想子女数为1的群体中,70%选择了只想要一个女儿。(好!鼓掌!)
7.在大学生对不同生育效用的分性别认可度中,男大学生总体高于女大学生,在“在子女身上仿佛延续了自己的希望和寄托”和“养育子女能让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与女大学生差异更大;而大学生对生育阻碍因素感知的分性别排序中,女大学生对于“生育痛苦或风险”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见图5、6)
8.每天上网冲浪(休闲、娱乐)时间越长,结婚意愿越低。
9.参与动漫、网文、“追星”更多的青年群体,与相对更低的婚育意愿存在相关;参与健身、电竞更多的青年群体,与相对更高的婚育意愿存在相关。结婚意愿最低的群体是积极参与“追星”的追星族,而结婚意愿最高的群体是积极参与健身的群体。(见图7)
综上,看得出来大学生仍然对婚育抱有期待,但婚育的价值基础已经发生变化。相比较与婚育以往的保障性功能和传宗接代功能,大学生更强调恋爱、婚姻和生育基于个体意义上的价值,尤其是在女大学生身上这一点更为显著。
但大学生低婚育意愿的主要原因并非观念发生转变,而是种种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婚育成本、工作等等。
另外,大学生的婚育意愿和观念显现出显著的性别分化,女大学生不仅结婚意愿显著低于男大学生,意愿子女数少于男大学生,而且感知到的婚育阻力更大,生育效用也更低。男大学生更在意婚育成本的降低,而女大学生更在意个体发展的机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