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1日 星期日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正确吗?

 作者 / 试试能不能改名

重农抑商这事,管仲有很大的责任。他以商业谋略攻城掠地,向大家揭示了一个事实:抑商没钱,轻农没命。

比如著名的衡山之谋。齐国要打衡山国,但是又怕干不过。结果管仲说,让齐国先高价买衡山国的土特产——兵器,这样就引得齐国的邻国怀疑齐国搞军备竞赛,于是他们也去买衡山国的兵器,再然后邻国的邻国也去买衡山国的兵器,结果衡山国的兵器价格翻了好几倍。于是,衡山国人民大量放弃农业去制造兵器。即使用今天的角度看,这也是绝对的产业升级——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型,这不是很好吗。

同时管仲又要齐国的大臣隰朋,以 50 钱一石的价格收粮,而当时的市场均价是 15 钱一石,于是,秉承“盈利就是正义”的理念,衡山国和其他诸国又把存粮全卖给了齐国。

时机成熟了,管仲宣布齐国和衡山国断交,兵器也不买了。

这时,兵器市场因为之前的冲动消费,已经有了很大的泡沫,齐国一不买,各国都不买了,衡山兵器积压成山,无人问津。而粮食生产早被抛之脑后,还把储备粮疯狂卖给齐国,导致衡山国的粮食完全不够。

并且现在粮食最多的齐国还不跟衡山国交易了。

结果,齐国兵临城下,衡山国不战而降。

类似的买鹿制楚、买狐降代,都是用商业的手段把对手的农业干废,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重农抑商远比重商抑农好,具体来讲有三方面。

一是因为粮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从商业的角度看,粮食与其他商品的关系或许和《管子•轻重篇》里说的一样:“谷重万物轻,谷轻万物重”。现在学了经济学的人也可能说什么粮食少了就会变贵,贵了就会吸引更多人去生产,然后供给上来了,粮食价格再下降,价格便宜了大家就不生产了,供给又会下降等等。但实际上谷轻万物重可能出现,谷一旦重了,闹了粮食危机了,结果就是掀桌子亡国了,哪还有机会让你转回来?今天我们看历史,为了钱财杀人那叫十恶不赦,没粮吃活不下去了,你把皇帝老儿撵下来都没问题。

二是市场参与者反应的滞后性。这点不要说古代,现在不也有——去年猪肉价格上天,大家都开始扩产能。结果今年生猪集中出栏,那价格一泻千里,一时间又开始大喊“肉贱伤农”。这还是有宏观调控辅助着稳定市场,猪肉价格真低了国家还能往回收购的情况下。衡山国这种情况,要惨的多。那粮食又不是今天种明天收,农时错过了就是一年没收成。我春播的时候把你吸引着不去重地,后面随时断交都可以,更别说还可以考虑青黄不接的时候落井下石。何况还有管仲这种谋略家(现在学名叫“狗庄”)利用信息不对称搞事情,哄抬价格再狠狠砸盘,这谁受得了。

农业和商业,生产力足够,可以兼顾的时候那就兼顾,不能兼顾必然选择农业。对小民来说,有粮食可以保证不死,对国家来说,有农业可以保证百姓不反。

来源:知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