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苏-27战斗机开始,中俄军贸合作已经走过了二十年风风雨雨。中国的现代化空军开端:1992年引进苏-27战斗机。中国空军引进的苏27战机堪称中国空中力量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苏27在引进的时候是前苏联在解体前性能最先进的战斗机,在引进苏-27之前,中国的空中力量漏洞百出,不堪一击,而在拥有了数百架苏-27和苏-30战斗机之后,中国才开始拥有了真正现代化的空军。1989年,冰封了30年的中苏关系终于揭开了新的篇章,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那年的5月访问了北京原先一直处于完全中断状态的中苏军贸随之重新拉开了帷幕,苏27出口中国的合同就是在这一短暂的时期达成的。
1990年5月31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便率领了一个大型军事代表团访问了苏联。正是在这次会谈中,中国军人不但了解了赫赫有名的米格29战斗机外,还了解了苏联一种更先进的歼击机——苏27。1990年8月23日至9月13日,解放军总参装备部长率团赴苏,对苏27飞机再次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考察。1990年10月25日别洛乌索夫率领苏联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中苏双方就购买苏27飞机问题再次进行了商谈,双方意见达成一致。11月1日上午,中苏双方签署了《中苏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1990年12月28日,中国购买24架苏27SK单座战斗机和苏27双座教练机的协定在北京签署:中国购买苏联24架苏27战机,并达成继续引进24架苏27意向的双边协议,苏27的SK型单座机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生产,UBK型双座飞机由伊尔库茨克航空生产联合公司生产。
1991年12月26日,苏联——这个庞大的红色帝国轰然倒塌。独立后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政治遗产,俄总统叶利钦也承诺会继续履行向中国出售苏27的义务。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苏27战斗机,包括8架SK单座型和4架UBK双座教练型,由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的吉达机场起飞,经蒙古领空,于当日上午10时15分安全飞抵中国安徽芜湖空军基地。1992年11月25日,剩余的12架苏27SK单座型飞机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航空生产联合公司机场直抵芜湖空军基地。至此,苏27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共计24架(20架苏27SK、4架苏27UBK)。1996年同年12月中俄正式签下引进苏27生产线的协议。根据合同,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属下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在15年时间内制造200架苏27。
走向攻防一体空军的第一步:1996年引进苏-30战斗机。李鹏在1996年底访俄期间,签署了总值数十亿美元的大型军售合同,其中便包括以18亿美元购买40架先进对地攻击型战斗机的转让意向性框架协议,双方同意转入技术细节谈判。苏-30MKK是KnAAPO在苏-35UB和苏-27SMK的基础上发展的,有别于IAPO在苏-27UBK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苏-30系列,如SU-30MKK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4.5吨,大于苏-30MKI的33.5吨和苏-30的30.5吨。这是根据中国空军的迫切需要而设计的多用途战斗机,这样的战机能够执行夺取和保持空中优势、远程精确打击等多种任务。经漫长的两年不同级别谈判,俄罗斯最终同意出售苏-30MKK,双方的细节合约在1998年珠海航展期间敲定。1999年3月朱镕基总理赴莫斯科访问,并正式签署购买38架苏-30的协议,标志着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再跨进一大步。
2002年,俄中开始磋商关于购买苏-30MKK第二阶段型号(也常被简称为苏-30MK2)的谈判,2003年1月,两国签署第三批苏-30购买合同,KnAAPO将向中国海军航空兵提供24架苏-30MK2,12架苏-30MK2于2004年2-3月份飞抵中国,剩下的12架则于2004年8月底交付。作为中国海军航空兵最先装备苏-30的部队,海航4师10团是一支著名的部队,它曾击落过多架美国和蒋介石政权的飞机,在60年代被中国最高军事机关授予“海空雄鹰团”的荣誉称号。至此,中国所装备的苏-30的数量达到100架。而且,在2005年前,苏-30MKK将是全球最优秀的多用途战斗机。
中国现代防空技术的“鼻祖”:引进S-300防空导弹。1991年海湾战争中持续43天被联军称为“沙漠风暴”的空袭,让所有可能被美国空中力量要挟的国家开始为自己的防空体系感到了担心。而恰在此后不久,处于货币急剧贬值的俄罗斯将尚未装备自己部队的S-300PMU1防空导弹系统推向了原华约以外的军火市场。据西方媒体披露,当时中国将俄罗斯所有库存的S-300PMU1都买了下来,这是因为中国原有的射程仅为几十公里的防空导弹只能在大城市和重要目标上空构筑中、低空的防空覆盖网,而一旦拥有了一定数量的S-300PMU1,不仅可以很快在大城市和重要目标100公里以上的高空构筑区域杀伤覆盖的防空网,而且拥有了仿制研发的模板。随后,海外媒体又在2003年透露,中国再次购买了4套被俄罗斯人正式命名为“骄子”、射程可达200公里、同时可拦截36个空中目标的S-300PMU2防空导弹系统。
1991年订购了第一批S-300(S-300PMU),1993年交付完毕,共计2个营8个发射单元,32套发射系统,256~384枚5V55U导弹合计2.2亿美元。1994年订购了第二批S-300PMU1,20世纪90年代末交付完毕,共计2个营8个发射单元,32套发射系统,196枚48N6E导弹合计4亿美元(一半现金,一半易货)。第三批S-300(C-300PMU1)2001年订货,共计2个营8个发射单元,32套发射系统,196枚48N6E导弹合计4亿美元。
第一批S-300(-300PMU2)2003年订货,合同在2004年8月8日签订,2008年交付完毕,共计4个营16个发射单元,64套发射系统,256枚48N6E2导弹合计9.8亿美元。PMU2使用48N6E2型弹,射程200公里,使用俄产BAZ运载车,而PMU,PMU1,使用5P85SE发射车。64N6E2搜索雷达,全30N6E2目标指示雷达,30N6E2为S波段,而30N6E1为X波段。可以搜索300公里目标,同时跟踪12个、6个目标。54K6E2指挥系统。PMU2专用96L6E2全高度目标跟踪雷达,一次跟踪72,锁定36。
让中国的野战防空一步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引进道尔-M1防空导弹系统。道尔-M1型是一种全天候、机动式、垂直发射的单车自动化野战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系统包括目标搜索雷达、制导站、导弹模块和底盘。目标搜索雷达和制导站的天线部分以及2个导弹模块(8枚导弹)、电视光学瞄准设备组成了一个转塔式整体位于底盘上,整个转塔可360度旋转,其他显示控制台等设备位于底盘里。目标搜索雷达可同时跟踪9个目标航迹和1个有源干扰,为制导雷达目标制示信息;制导站装有相控阵雷达,用于补充搜索和自动跟踪1-2目标,同时可自动捕获、跟踪2枚导弹并给其发送控制指令,制导2枚导弹攻击1个或2个目标;电视光学瞄准系统可显示、观测21千米内的目标,提高对低空超低空目标的跟踪能力。车上装载2个导弹模块,每个导弹模块由1个运输发射箱和4枚9M331导弹组成。导弹的发动机是单室双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
中国在1997年订购了15套自行地空导弹系统和120枚9M331型导弹。在2002年,中方提出与俄罗斯合作生产160套“道尔”M1型系统的要求,但俄方正式回复中方:不能仿制。但在2006年,中俄再次重启谈判,最终达成协议,此后,我国在“道尔”M1的基础上开始研制新型的红旗-17防空导弹系统,并于2012年开始装备部队。
引进现代级驱逐舰: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现代化的区域防空系统。1993年4月,俄太平洋舰队一艘“现代”级驱逐舰访华,中方借机对该舰有了直观的认识。经过一番对比,中国军方的研究重点开始集中到“现代”级舰上,并从次年开始与俄方商讨引进的可能性。1996年的台海危机,加速了中国引进俄制驱逐舰的进程。次年8月,俄罗斯媒体率先传出消息,称中俄签署了价值8亿美元的军舰采购合同,中方决定购进两艘“现代”级舰及相关武器系统(包括舰载直升机),工程编号为“956E”,其中字母“E”代表“出口”。
战舰采购合同签署后,能否按期完工并交付成为中方最关心的因素。为此,俄国家武器装备出口总局盯上了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厂在建的“叶卡捷琳堡”号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驱逐舰,打算“借花献佛”,节省两年以上的时间。彼时,囊中羞涩的俄海军拖欠北方造船厂高额货款,已无可能接收这两艘崭新的主力舰。经过俄政府内部折冲,1997年11月21日,北方造船厂与俄国家武器装备出口总局签订合同,将上述两舰转售中国。头两艘“现代”级驱逐舰服役后表现优异,为俄军工企业争取到了新订单。2002年1月3日,已完成改制的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董事长谢尔盖·切梅佐夫,与中方代表签署了出售第二批两艘改进型驱逐舰的合同,总价值高达14亿美元,工程代号“956EM”。
2002年6月27日和11月15日,两艘改进型“现代”级驱逐舰相继开工。2005年12月28日,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北方造船厂代表及百余名中国海军官兵在北方造船厂的2号码头,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交船仪式。“猛烈”号更名为“泰州”号,随后沿波罗的海-大西洋-印度洋-南中国海航线回国。2006年9月28日,最后一艘“宁波”号也顺利交付中方。至此,4艘“现代”级驱逐舰全部到位,在解放军东海舰队服役至今。
中国第一次拥有了10吨级大型反潜直升机:引进卡-28。中国于90年代引进了多种俄罗斯先进武器,包括“现代”级驱逐舰,其中配套引进了卡-27反潜直升机的外销型号——卡-28。 此后,中国相继进口了若干架同型直升机。至2009年,尽管解放军舰载直升机数量仍非常少,但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战能力。卡-27是俄罗斯海军的反潜直升机,卡-28是其出口型,卡-29是其武装运输改型。上述三种直升机均由俄罗斯卡莫夫设计局设计。卡-27原型于1974年12月首飞。北约命名为卡-27“螺旋”。目前超过60架卡-27/28和15架卡-29在俄罗斯服役。
让中国空军力量倍增:引进伊尔-76运输机。解放军在90年代以前可使用的大中型运输机包括运-7、运-8和少量的安-24等。运-7源自安-24,载重约5500千克,运-8源自安-12,载重约20吨。按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这两种机型的载重量、航程都不堪应付快速空投和部队机动的需要。因此90年代起,中国引进了多达数十架的俄罗斯伊尔-76大型喷气运输机。
1994年。中国引进了第一批2艘877型和2艘636型,后来又增购8艘636型。636级外观与877级没有太大的区别。在数据上,636型的水面排水量为2325吨,水下排水量3076吨,水面速度11节,水下速度达到20节,通气管状态下的续航力为7000海里/7节,工作深度250米,最大下潜深度300米,装备“俱乐部-S”反舰导弹。
“基洛”级潜艇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安静的潜艇”。潜艇的隐蔽性是由潜艇自身的安静程度决定的,安静程度主要取决于潜艇噪声的大小。海战潜艇的噪声低不仅能保持行动的隐蔽,避免被敌声呐发现,且可增大自己声呐的探测距离,作到先敌发现,保持作战的主动权。
让中国航军航空兵名副其实的米-17直升机引进。中国在70到90年代先后引进了苏联米里设计局著名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米-8,以及其重大改型米-17,以补充陆军航空兵薄弱的航空力量。由于中国研制的直-5设计年代久远,后续研制的直-6、直-8等不是未定型,就是不断拖延,米-8和米-17的到来无疑缓解了紧迫的需要。米-8进口的数量较少,而米-17则较多,据说达到上百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