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岛国大触的剪纸

这不是画,而是岛国大触的剪纸...感觉自己的手就是棒槌....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学会做川式火锅底料,随便放东西涮一涮,都好吃得没天理

这期的“灰子美食实验室”,我们来做川式火锅底料。
为什么不管什么食材,在这一锅红汤里刷一涮,就好吃的没天理?
原因就在于这一锅看似也没啥东西的汤里,却完美的融入辣椒、油脂以及各种香料的香味。但味道的融入并不轻松,今天我们来做一做这个有些神秘的工序——熬火锅底料。
先准备好原料。
这是香料部分,花椒 50 克、小茴香 40 克、砂仁 20 克、白寇 15 克、香果 5 克、八角 20 克、草果 20 克、香叶 20 克、桂皮 5 克、丁香 3 克。
这么些香料呢,基本上也就够做一份火锅了。
当然,每一家火锅店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配方,所以并不存在唯一的正宗火锅配方,我这是一种,而且是相对简单的了。
这些香料呢,需要先一起放进开水锅里煮上两三分钟,再捞出来沥干水分,为的是减少异味、清除杂质,并且过了水就不那么容易糊了。
它们相当重要,火锅吃起来香不香基本上就全靠它们了。
川式火锅,自然更离不开辣椒,没有那醉人的辣,和鲜艳的红,就没有川式火锅的妩媚的神韵。川式火锅主要用的是朝天椒,也可按比例加入另一种四川人喜爱的辣椒——二荆条辣椒,味道会更香。我抓了 100 克的干朝天椒。
除了辣椒,四川的豆瓣酱 100 克、冰糖 20 克、老姜 20 克、小葱 20 克、大蒜 30 克、洋葱 30 克、白酒 10 克。葱姜蒜不用说了,别说火锅这么香的东西,就是炒个青菜也指望加点蒜末来提提香,冰糖可以让火锅色泽更亮,而白酒则能提香味,去异味。
干辣椒在正式制作前,还需要处理一下,首先要把干辣椒放到沸水锅里,煮上个十几二十分钟,然后再捞出来剁成辣椒蓉。
这个时候的辣椒呢,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糍粑辣椒,很重要哦。经过这么一道处理,辣椒就可以在油锅里熬上很久,更容易入味、出色,也不会轻易糊掉了。
现在,我们要开始干大事了。
放入油,我用的是 500 克牛油加 500 克菜籽油,牛油肯定更香,但也有人吃不惯,用什么油,什么比例,自己分配,加起来是 1 千克油就好(因为牛油一半是固态,所以没有用毫升)。油也很重要的,它是全部香味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火锅味道怎么样,就看有多少香味能够融入这锅油里面了。
油烧热,先放入小葱、洋葱、姜、大蒜,他们是第一层香味。
炸出焦黄色就可以捞出来了,它们很嫩,炸久了要糊掉的。
然后放入糍粑辣椒和豆瓣酱,用小火炒 5 分钟,放心,因为刚才煮过了,辣椒里面水分还很多,不会轻易糊掉。当然,如果火开大了,或者辣椒没煮透,那可就难说了。
炸个 5 分钟,油就开始泛红了,这时候把香料也放进去。
颜色有点暗了,一是因为加了香料,二是因为腾出很多蒸汽干扰了,没对上焦。
这些香料就要耐心的慢慢熬了,拿一个勺子,一边熬一边不停的搅动,防止受热不均,也防止粘锅。
大概再熬上个 30 分钟周左右,表面的泡泡已经很小了,说明辣椒和香料中的水分已经被榨干的差不多了,再继续就要糊了。这时候把冰糖和白酒倒进去锅里,提色增香,而且有了白酒中的水分,就可以再炒上个 10 分钟。(搅拌的太久了,手已经控制不住地发抖了,所以照片糊掉了。)
终于,把所有水分都差不多炒干了,辣椒、香料中的香味、色泽也融入了油中,这锅火锅油就差不多了。
这就是把各种料渣捞出去后的成果,色泽红亮,香味挠人。
一半火锅油,一半高汤,再加上盐和味精,兑起来就是火锅了。我没有火锅盆,就把炒锅放在电磁炉上涮的,卖相差了点,味道还是很巴适的。
差不多忙了一整天,吃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左右了,有点累,但终于吃到嘴里的时候,真的很满足。

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又有一幢美丽的保障性住房出现,这一次是在瑞士日内瓦

SCHG,Société Coopérative d'Habitation Genève,即日内瓦住房合作社。它是成立于 1919 年的非盈利性组织,它以一个与当地政府、建筑师、租户、投资者多方合作的形式,建设保障性住房。现在,在 SCHG 的名下,管理着近 80 个大楼的 2000 间住房。
说起来,瑞士最早的住房合作社 Co-operative Housing 在 1919 年诞生于巴塞尔,它通过接收来自战争活动资金基金会的低利率贷款,建设保障性住房。
这种住房合作社往往在战争之后达到顶峰,它们被认为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参与者,接受由瑞士政府提供的援助。在 1970 年之后,瑞士的住房合作社新建房屋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大城市,仍然蓬勃发展,这也与人口往城市迁移的趋势相关。例如,在苏黎世,2001 年到 2003 年之间,新建住房中有 23% 都是来自合作社的保障性住房。仅 2008 年一年,苏黎世就新建了 1000 个保障性住房。这些房屋都是由住房合作社和杰出的建筑师合作设计的,大多数住房的建筑质量都相当高。
比如 SCHG 最新的一处保障性住房就是一例。这处住宅是 SCHG 与 Nomos 的合作成果,后者是一个总部位于日内瓦的建筑设计组织,他们做住宅以及商业项目,在里斯本和马德里也有合作事务所。
整个建筑坐落于日内瓦 Mervelet 社区,它有着 63 间公寓。Mervelet 区以花园城市为基础规划概念,在它的周围,还有很多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点缀在绿荫之中。
不同于常见的住宅楼,这栋建筑的外观层次非常丰富。在它北侧之外的三侧立面,都有着交错起伏的露台空间。露台上的不锈钢栏杆微微倾斜,就如同波浪般起伏,随着阳光与视角的变化,也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光影效果。


在室内的公共区域之中,不加修饰的混凝土材料搭配得也很出彩。混凝土地面、墙面结合黑色的金属栏杆,营造出了一种粗犷的美感。此外,为了让空间看上去不那么“冷冰冰”,橡木制成的扶手与大门则带来了家的温馨。
室内空间的设计则显得非常通透,在客厅一侧,大面积的落地玻璃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让客厅、露台与室外充满绿意的环境融为了一体。

在瑞士,像 SCHG 这样提供保障性住房的机构还有很多。瑞士存在的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成了这些住房合作社成立和发展的土壤。
一份 2016 年的最新数据指出,在瑞士,仅有 30% 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房。由于房地产价格过高,瑞士人似乎没那么喜欢买房子,大多数人选择租房。因而,瑞士的租房市场非常发达,而大量移民的涌入,使得瑞士的租房一直以来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值得一说的是,在一个合理的住房市场,房屋空置率约为 +/- 3%,而在瑞士,这个数字常常在 0.2% 和 0.8% 之间波动。也就是说,瑞士的住房市场相当地饱和,几乎没有空置的住房。尤其在像日内瓦、苏黎世、巴塞尔这样的大城市,租房价格居高不下,也很难找到好的房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住房合作社就成了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渠道之一。
现在,来自合作社的保障性住房占据全瑞士住房存量的 5.1%,其中,63% 的住房合作社都位于大城市。也就是说,在更大的城市,其保障性住房的比例更高。最新一份数据指出,现在苏黎世有 20% 的住房是保障性住房。
大城市往往对住房有着更高的需求,同时,它的保障性住房的“性价比”也更高。比起私人住宅,瑞士的保障性住房的租金最少要低 20%,在一些大城市,这个数字甚至能达到 50%。
保障性住房市场的强大需求,从而催生了不少的住房合作社。始建于 1919 年的瑞士住房合作社联盟 SVW/ASH,在 2008 年 6 月,已有超过 1000 个合作社成员,运营着 14000 处房产。而成熟的保障性住房法规的颁布,以及像 SVW/ASH 这样的住房合作社联盟的出现,在瑞士高质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