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一条血泪经验了...

发现一个有趣的事,不一定正确。
姑且扯一扯。
我们在理财的时候,一定程度上要——纯粹。
啥意思?
1.
比如,我买黄金,如果是以投资为目的,那就直接买金条金块,或者黄金指数基金。
不要去买金首饰。
因为后者,附加了很多设计成本、人工费用,还有品牌溢价。
价格是很“虚”的。
2.
比如,我要买一个行业指数,作为配置,我希望它纯度要高。
如果是买互联网行业指数,那里面应该全是互联网公司。而不是蹭概念的公司。
因为我是选行业,不是看概念。
举个栗子:
现在有俩指数摆在我面前,一个叫移动互联(399970),一个叫中国互联网(H11136);
但仔细看成份股——意思是它们选的股票。
前一个包括首饰店、旅游公司、卖汽车零件的,药店、眼科诊所、还有开超市的,等等。
各行各业。
倒也不能说人家选错了吧,这些公司都有点“受益于”互联网的意思。
就是觉得不太对味...
后一个就简单多了,全部都是在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公司——
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美团、拼多多blabla
我更愿意选这种。
3.
比如,买商铺,就买纯粹的、有人气的商铺,选人流大的地段;
买写字楼,就买纯写字楼,专门为办公打造。
不会去买那种既可商用,又可办公,还能住的。
后者功能很多,看似面面俱到了,用它干什么都行。
但其实规划混乱。因为管理混乱,导致总体物业长期保值、升值也会受影响。
4.
比如,买保险,就买目的性很强的消费型保险。
而不是一揽子全打包——
又能保你生病、意外、住院,又要有返还功能,还能帮你理财...
虽然产品越全面,自己越省心,但很可能多掏冤枉钱。
5.
比如,我买房,要么是自己住,要么就是纯投资用。
而不是买一个海景房。想着以后既能自住,又能出租赚租金。
实际的结果可能是,每年自己住不了几天。而出租时又发现,维修护理成本很高,热门时间段又有限。
...
总结:
例子就不举太多了。
发现很多人,在“既要、且要、还要”这个点上,很纠结。
套路太多了,反而结果平庸,这也算是很多人的血泪经验了。
讲纯粹性,不见得100%正确。
但许多情况下,它可以让自己思考更清晰,目的更明确,配置更科学。
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抓住最痛点,集中火力攻下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